2026年各省艺考播音与主持生564分左右能报考多种类型的大学,具体取决于专业成绩、所在省份及当年各高校招生政策。参考去年的艺考播音与主持生录取数据,最低分562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学,多数省份播音与主持生成绩在564分左右有机会被录取的院校有:山西西安外国语大学第600组录取分为562分、江苏安徽师范大学09专业组录取分为563分、河北湖北大学第20组录取分为563分、安徽上海师范大学005专业组录取分为562分、浙江云南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录取分为562分、山西河北大学第600组录取分为564分等。当然在报考时,播音与主持生要密切关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规则,结合自身专业和文化成绩综合考量,合理填报志愿。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大类 | 专业及专业组 | 录取分 |
|---|---|---|---|---|
| 山东 | 河南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564 |
| 江苏 | 山东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 | 06专业组 | 562 |
| 河北 | 四川外国语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44组 | 562 |
| 浙江 | 云南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562 |
| 安徽 | 南昌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004专业组 | 562 |
| 山西 | 河北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600组 | 564 |
| 贵州 | 中华女子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第A01组 | 563 |
| 河北 | 湖北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0组 | 563 |
| 重庆 | 武汉大学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第4B9组 | 563 |
| 江西 | 上海师范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A05组 | 564 |
| 河北 | 天津师范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80组 | 564 |
| 广东 | 深圳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72组 | 562 |
| 江苏 | 安徽师范大学 | 播音与主持 | 09专业组 | 563 |
| 安徽 | 上海师范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005专业组 | 562 |
| 江苏 | 四川师范大学 | 播音与主持 | 07专业组 | 562 |
| 山西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600组 | 562 |
注:以上表格数据是根据各省教育考试发布的2025年投档线整理。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2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总体占地面积5460余亩,校舍建筑总体面积202万余平方米。
学校前身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199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1950年,毛泽东同志给江西医学院教师夏永新回信,勉励其要努力工作、加强医修。1995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南昌大学题词:“建设好南昌大学为江西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1994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鼓励南昌大学进一步发展并题词:“提高办学水平,振兴江西经济。”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2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整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