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各省艺考舞蹈生552分左右能报考多种类型的大学,具体取决于专业成绩、所在省份及当年各高校招生政策。参考去年的艺考舞蹈生录取数据,最低分550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学,多数省份舞蹈生成绩在552分左右有机会被录取的院校有:江西上海体育大学第A01组录取分为552分、山西四川音乐学院第604组录取分为551分、湖北湖北师范大学第19组录取分为552分、广东重庆大学第206组录取分为552分、江西华中师范大学第A05组录取分为551分、广东南京艺术学院第204组录取分为552分等。当然在报考时,舞蹈生要密切关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规则,结合自身专业和文化成绩综合考量,合理填报志愿。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大类 | 专业及专业组 | 录取分 |
|---|---|---|---|---|
| 河北 | 江南大学 | 舞蹈类 | 第58组 | 552 |
| 山东 | 北京体育大学 | 舞蹈类 | 舞蹈表演(中国舞) | 552 |
| 浙江 | 西南大学 | 舞蹈类 | 舞蹈学 | 550 |
| 山西 | 四川音乐学院 | 舞蹈类 | 第604组 | 551 |
| 广东 | 重庆大学 | 舞蹈类 | 第206组 | 552 |
| 湖北 | 西安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01组 | 550 |
| 山西 | 浙江传媒学院 | 舞蹈类 | 第606组 | 551 |
| 江西 | 上海体育大学 | 舞蹈类 | 第A01组 | 552 |
| 安徽 | 海南大学 | 舞蹈类 | 002专业组 | 552 |
| 河北 | 北京体育大学 | 舞蹈类 | 第19组 | 550 |
| 山东 | 首都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舞蹈学 | 550 |
| 湖北 | 安徽艺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03组 | 552 |
| 广东 | 南京艺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204组 | 552 |
| 山西 | 郑州大学 | 舞蹈类 | 第609组 | 552 |
| 江西 | 华中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A05组 | 551 |
| 湖北 | 湖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19组 | 552 |
| 江西 | 北京体育大学 | 舞蹈类 | 第A01组 | 551 |
| 江苏 | 上海师范大学 | 舞蹈 | 13专业组 | 550 |
| 山西 | 集美大学 | 舞蹈类 | 第601组 | 551 |
| 河北 | 华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21组 | 551 |
注:以上表格数据是根据各省教育考试发布的2025年投档线整理。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设有体育与健康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程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等7个学院;人文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7个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竞技体育学院、中国足球运动学院等8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部下设体育工程学院(中国体育大数据中心)。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中国奥林匹克学院设在学校。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创办于1954年,原名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含光、鄠邑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3.14 万㎡。目前在校本科生8604人,硕士研究生1389人。学校设有9个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休闲学院、武术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足球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历教育覆盖全面,综合立体。此外,学校还设有2个共建学院(学校):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2019年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整体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