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共有44个本科专业上榜,其中全国排名前五专业共有8个,全国前二十专业达11个。北京化工大学优势专业有能源化学、氢能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以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等。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中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ABC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北京化工大学 | |||
| 排名 | 专业名称 | 评级 | 排名范围 |
| 2 | 能源化学 | A+ | 前二 |
| 2 | 氢能科学与工程 | A+ | 前二 |
| 2 | 能源化学工程 | A+ | 前2% |
| 3 | 应用化学 | A+ | 前2% |
| 4 | 生物工程 | A+ | 前2% |
| 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A+ | 前2% |
| 5 | 制药工程 | A+ | 前2% |
| 5 | 功能材料 | A | 前10% |
| 7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A | 前10% |
| 15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A | 前10% |
| 15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A | 前10% |
| 21 | 机器人工程 | A | 前10% |
| 21 | 金融数学 | B | 前50% |
| 23 | 化学 | A | 前10% |
| 2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前10% |
| 31 | 自动化 | A | 前10% |
| 35 | 安全工程 | B+ | 前25% |
| 37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B+ | 前25% |
| 40 | 数字媒体艺术 | B+ | 前25% |
| 4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A | 前10% |
| 42 | 公共事业管理 | B+ | 前25% |
| 44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A | 前10% |
| 44 | 环境工程 | B+ | 前25% |
| 47 | 产品设计 | B+ | 前25% |
| 50 | 工业设计 | B+ | 前25% |
| 53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B | 前50% |
| 54 | 物流管理 | B+ | 前25% |
| 60 | 财务管理 | A | 前10% |
| 60 | 人工智能 | B+ | 前25% |
| 63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前50% |
| 6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B+ | 前25% |
| 65 | 生物医学工程 | B | 前50% |
| 66 | 应用物理学 | B | 前50% |
| 71 | 电子信息工程 | B+ | 前25% |
| 7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B+ | 前25% |
| 8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前25% |
| 88 | 通信工程 | B+ | 前25% |
| 91 | 行政管理 | B | 前50% |
| 93 | 会计学 | B+ | 前25% |
| 97 | 工商管理 | B+ | 前25% |
| 10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B+ | 前25% |
| 117 | 法学 | B+ | 前25% |
| 13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B+ | 前25% |
| 208 | 英语 | B | 前50% |
北京化工大学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国家院士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6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93人次,“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