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高考福建477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下面来高考小编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推荐一下2026年新高考福建477分左右能上的大学,其中有: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分数线为478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郑州美术学院分数线为474分录取批次为艺术类本科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分数线为476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分数线为478分录取批次为专科批、四川工商学院分数线为475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南京传媒学院分数线为473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等等,具体名单请见下文表格: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科目 | 分数线 | 批次 |
|---|---|---|---|---|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 吉林 | 历史类 | 475 | 本科批 |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 江西 | 历史类 | 476 | 本科批 |
| 武昌首义学院 | 湖北 | 物理类 | 474 | 本科批 |
| 德州学院 | 山东 | 历史类 | 478 | 本科批 |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浙江 | 物理类 | 477 | 本科批 |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 吉林 | 历史类 | 477 | 本科批 |
| 通化师范学院 | 吉林 | 历史类 | 474 | 本科批 |
| 新疆第二医学院 | 新疆 | 物理类 | 474 | 本科批 |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 福建 | 物理类 | 474 | 本科批 |
| 武汉晴川学院 | 湖北 | 物理类 | 475 | 本科批 |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物理类 | 477 | 专科批 |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 广东 | 物理类 | 473 | 本科批 |
| 新疆理工学院 | 新疆 | 历史类 | 473 | 本科批 |
|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 天津 | 物理类 | 477 | 本科批 |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黑龙江 | 历史类 | 476 | 本科批 |
|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 天津 | 物理类 | 476 | 本科批 |
| 齐齐哈尔医学院 | 黑龙江 | 历史类 | 479 | 本科批 |
| 长沙医学院 | 湖南 | 物理类 | 477 | 本科批 |
|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 河北 | 历史类 | 479 | 本科批 |
|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 | 历史类 | 476 | 本科批 |
| 郑州经贸学院 | 河南 | 物理类 | 474 | 本科批 |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河北 | 历史类 | 476 | 本科批 |
| 阜阳理工学院 | 安徽 | 历史类 | 477 | 本科批 |
| 新疆农业大学 | 新疆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江西 | 历史类 | 477 | 本科批 |
| 贵州民族大学 | 贵州 | 历史类 | 475 | 本科批 |
| 新疆工程学院 | 新疆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 辽宁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南京传媒学院 | 江苏 | 历史类 | 473 | 本科批 |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 | 山西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 福建 | 历史类 | 473 | 本科批 |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江苏 | 历史类 | 477 | 本科批 |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云南 | 历史类 | 478 | 本科批 |
| 文山学院 | 云南 | 历史类 | 479 | 本科批 |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浙江 | 物理类 | 479 | 本科批 |
|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 辽宁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 福建 | 物理类 | 479 | 本科批 |
|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 浙江 | 物理类 | 477 | 本科批 |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 湖北 | 物理类 | 477 | 本科批 |
|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 河北 | 历史类 | 475 | 本科批 |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 重庆 | 物理类 | 479 | 本科批 |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浙江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吕梁学院 | 山西 | 历史类 | 478 | 本科批 |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 江苏 | 历史类 | 475 | 本科批 |
| 山东女子学院 | 山东 | 历史类 | 479 | 本科批 |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湖北 | 物理类 | 478 | 本科批 |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 福建 | 历史类 | 477 | 本科批 |
| 黑河学院 | 黑龙江 | 历史类 | 474 | 本科批 |
| 芜湖学院 | 安徽 | 历史类 | 475 | 本科批 |
注意:不同大学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也有所不同。有的大学可能对少数民族考生、农村考生等有特殊政策,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提前了解这些政策,以便更好地规划考生的志愿。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吉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素有雾凇之都美誉的北国江城——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国家首批“卓越计划”和“新农科”项目入选高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A类高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学府,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吉林中等农学堂。2003年10月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农业学校)与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实体合并,组建新的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更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是2015年4月28日经教育部批准零起点筹建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学校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2016年6月21日,与西双版纳州政府校地合作,在景洪市共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与普洱市政府校地合作,在普洱市思茅区共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与保山市政府校地合作,在腾冲市共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2017年5月10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去筹正式建立,总部设在大理州大理市。2024年,云南建设学校整体并入。是云南省首批“3+4”中本贯通和“3+2”高本贯通试点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是199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认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浙江师范大学与兰溪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共建行知学院,2017年10月正式落户兰溪,全力开辟独立校区发展新局面,学院发展翻开新篇章。2010年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高校,连续十年进入武书连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序列前十。学院坐落于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和“小上海”之美誉的兰溪市,现有在校生8400余人。校园占地约800亩,南邻G60高速,东西相连有扬子江生态公园和兰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学院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整体风格为徽派建筑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具有设施一流的图书馆、运动场馆、学术交流中心等,新校园馆阁巍峨,设施先进,风光如画。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母体优势与区域优势,坚持“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秉承“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行知精神,涵养“敦品励学,博知敏行”的优良学风,实施“五五发展战略”,以高站位、高素养、高协同、高效能、高品质“五G要求”,强力推进学院办学新生态、人才培育新动能、特色发展新名片、体制机制新活力、美丽智慧新校园“五新”重点任务,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奋勇前进。学院拥有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和基础部等8个教学单位,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27个在招本科专业,重点打造5大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探索实践6个优势专业跨学科复合培养。产业经济学、化学和生物学3个学科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积极培育建设机械、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国际商务、艺术等专业硕士学位点6个,力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2个(网络空间安全、生态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网络空间安全、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4个(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首个本科招生的特色专业1个(网络空间安全),入选校友会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5★2个(应用化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强化党建引领,先后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省级标杆院系2个,省级样板支部1个;入选全省高校示范性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培育单位,全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单位,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学院构建了一支规模适当、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包括国家领军人才、浙江省领军人才等在内的专兼职教师540余人,高级职称比例达40.6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3.24%。同时,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大学、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310余人为兼职教授和创业导师。学院着力构建融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具有高度适应性、灵活性、开放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拥有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0项,省级教改项目49项;主持各级各类课程建设项目280余门,其中省级课程55门;出版教材59部,其中国家级1部,省级7部,新形态教材6部;教学成果奖授予78项,其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省二等奖2项;拥有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245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省级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省级司法系统政治教育示范基地、省级匹克球推广基地等8个;拥有各类校内实验(实训)室176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2项,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1项,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院不断加强科学研究,近年来省级以上科研获奖19项,其中浙江省首次设立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当年度全省唯一奖1项;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900余项,其中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0余项;横向项目到款经费达668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其中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450余篇,CSSCI源刊、CSCD收录论文320余篇;授权专利24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