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都想知道2026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因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受到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及专业热度等因素影响,预计2026年高考最低455分能上。其中石油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19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83分、应用物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55分、机器人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98分、自动化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9分等,具体专业和分数线如下:

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贵州物理类应用化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99分
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贵州物理类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02分
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贵州物理类自动化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09分
4、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贵州物理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81分
5、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贵州物理类应用物理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55分
6、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贵州物理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79分
| 院校名称 | 科类名称 | 专业 | 招生类型及要求 | 录取分 |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 | 488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质量管理工程 | - | 475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应用化学 | - | 499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石油工程 | - | 519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483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521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安全工程 | - | 476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卓越计划班) | 501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能源化学工程 | - | 490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 479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自动化 | - | 509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机器人工程 | - | 498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金属材料工程 | - | 474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化工安全工程 | - | 498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软件工程 | - | 505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通信工程 | - | 492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503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 477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智能制造工程 | - | 500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498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卓越计划班) | 513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 | 487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应用物理学 | - | 455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海洋油气工程 | - | 502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少数民族预科 | - | 458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国家专项计划) | 481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油气储运工程 | (国家专项计划) | 514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物理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专项计划) | 532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贵州专业组录取分数,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建校74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202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7所,东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圆满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全国应用型高校建设输出了“示范样本”。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和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训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培养出以谢在库院士为代表的14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管理及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