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各省高考171500位次考生可选择山东安徽理工大学职业卫生工程、广东韩山师范学院第219组、贵州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广东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504组、浙江邵阳学院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山东兰州理工大学智能建造等等。171500位考生可填报院校覆盖综合类、师范类、医学类及职业本科等多类型高校,考生需结合个人兴趣与专业方向合理规划志愿。

2025年高考171500位对应的院校一共有18所院校,在此范围内,最高位次对应的院校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最低位次对应的院校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具体如下表格:
1、山东新疆和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位次排名171566位
2、山东重庆文理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位次排名171528位
3、贵州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位次排名171539位
4、广东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第204组位次排名171529位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科目 | 专业组及招生类型 | 位次排名 |
|---|---|---|---|---|
| 山东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本科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171500 |
| 浙江 | 邵阳学院 | - | 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171500 |
| 贵州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物理类 | 中医学 | 171526 |
| 山东 |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 本科 | 运动康复 | 171527 |
| 山东 | 重庆文理学院 | 本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171528 |
| 广东 |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 物理类 | 第204组 | 171529 |
| 山东 | 山西医科大学 | 本科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171536 |
| 贵州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现代通信技术 | 171538 |
| 贵州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71539 |
| 贵州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 物理类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 171540 |
| 广东 |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历史类 | 第504组 | 171547 |
| 广东 | 韩山师范学院 | 物理类 | 第219组 | 171559 |
| 山东 | 兰州理工大学 | 本科 | 智能建造 | 171565 |
| 山东 | 新疆和田学院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 171566 |
| 广东 | 贵州商学院 | 物理类 | 第209组 | 171575 |
| 山东 | 安徽理工大学 | 本科 | 职业卫生工程 | 171575 |
| 江西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物理类 | 第501组 | 171582 |
| 贵州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 物理类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 171594 |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位次。
冲:选择往年录取位次比你当前位次稍高(例如高10%-20%)的院校和专业。这里是你的理想目标。
稳:选择往年录取位次与你当前位次相当或略低的院校和专业。这是你最有希望被录取的层次,一定要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专业和学校。
保:选择往年录取位次明显低于你当前位次(例如低20%-30%)的院校和专业。这个层次要足够“牢靠”,确保不会滑档。
| 志愿类型 | 推荐院校 |
|---|---|
| 冲一冲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大学、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 稳一稳 | 韩山师范学院、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邵阳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 保一保 | 贵州商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新疆和田学院、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2020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桂东地区第一所民办医学高等院校。自筹建以来,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梧州市委政府大力支持,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项目和梧州市政府“一号工程”。学校从签约到落地,从开工到去年开学,用时不到两年,如今已建成为一所智慧、生态、美丽的现代化大学校园。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三一集团创办的,地处湖南省会古城长沙,经湖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工、文、艺三大专业群相互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8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800 余人,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场地100余个,设备仪器15000余台,三一集团内外顶岗实习基地100余个。拥有一支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600余人教师队伍,同时形成了“社会外聘+集团内化”的海量师资库。学院以培养“有人文之素养、有科学之方法、有专门之特长”的“三有人才”为指导思想,学院通过构建“122”学生素质教育能力发展体系,赋予学习者一生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技师12000余名、技术车间主任1000余名、班组长2000余名;三一人物及岗位标兵50余人,荣获集团各类技能竞赛金奖百余人次。 学院现设有25个专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努力建设以“中国制造+信息化”为主体的工科专业群、以“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文科专业群、以“科学+艺术”为发展的艺术类专业群。学院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产教深度融合,创造性地提出了“319”方法论;实施项目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课程超市、学分银行,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开展多样化定向培养项目。成功与三一集团等国内外40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联合打造“国际班”“冠军班”“精英班”“军工班”等定向培养项目,成效显著,获“政校企优秀院校”荣誉称号,并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坚持定向培养模式,打造“招生即招聘、毕业即就业”人才输出特色,以“帮助学生成功一次”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双创教育和就业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协调发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国内一流水平,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