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北京高考生成绩排名在28000-29000名之间的同学可以报的院校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校区)的3专业组排名28886位、南京工业大学的1专业组排名28595位、甘肃政法大学的1专业组排名28886位、吉林师范大学的1专业组排名28056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3专业组排名28886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6专业组排名28886位等等。来高考小编整理出北京高考排名在28000-29000名之间的院校名单,方便2026年北京考生填报志愿。

1、宁波大学在北京1专业组排名在28329位。
2、湖北大学在北京1专业组排名在28886位。
3、甘肃政法大学在北京1专业组排名在28886位。
4、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北京6专业组排名在28886位。
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校区)在北京3专业组排名在28886位。
6、南京工业大学在北京1专业组排名在28595位。
7、西北师范大学在北京2专业组排名在28056位。
| 院校名称 | 专业组 | 最低分 | 录取位次 |
|---|---|---|---|
| 吉林师范大学 | 1 | 535 | 28056 |
| 杭州师范大学 | 1 | 535 | 28056 |
| 成都大学 | 3 | 535 | 28056 |
| 西北师范大学 | 2 | 535 | 28056 |
| 宁波大学 | 1 | 534 | 28329 |
| 河北北方学院 | 1 | 533 | 28595 |
| 南京工业大学 | 1 | 533 | 28595 |
| 青岛科技大学 | 1 | 533 | 28595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3 | 532 | 28886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6 | 532 | 28886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校区) | 3 | 532 | 28886 |
| 湖北大学 | 1 | 532 | 28886 |
| 甘肃政法大学 | 1 | 532 | 28886 |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分数线表。
1.冲: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高5%-10%的院校,重点关注专业组设置干净、转专业政策宽松的高校。
2.稳:选择录取位次与考生位次基本匹配的院校,优先保障专业满意度。
3.保: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低20%-30%的院校,确保兜底录取。
| 学校层级 | 推荐院校 | 志愿顺序建议 | 报考策略 |
|---|---|---|---|
| 冲 | 成都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 放在前面(如第1到3志愿) | 冲更高层次高校,接受调剂 |
| 稳 |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中间段(如第4到6志愿) | 稳进理想高校+专业 |
| 保 | 甘肃政法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校区)、湖北大学 | 后面(如第7到10志愿) | 确保录取,避免滑档 |
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FISU银级认证“健康校园”。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学校坚持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成大精神,坚持“雅成大德、恒成大器”育人理念,坚持“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服务定位,以成大之治成效展示成都之治形象。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虽六易校址、八更校名,但学校扎根荆楚、育才兴学的底色从未改变,始终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同向同行。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迈上综合性大学建设之路。201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历史底蕴深厚、学科特色鲜明、办学成果丰硕。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4万余人。涵盖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8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1-57位;自然指数2024年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308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