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能在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紧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相关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并为其在更高层次的深造打下基础。

一、专业介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是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办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在专业建设上依托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江苏省新能源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教学平台;在课程设置上有超过1/3的全英文课程,注重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的专门知识在新能源领域中的交叉融合,并学习维多利亚大学清洁能源专业的相关知识,师资队伍中外籍教师不少于1/3,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中加双方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新能源材料化学与物理及相关器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力,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素质高,在能量存储与转换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三、基本培养规格与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四年(可按学校规定延长)的学习,通过完整的本科生培养计划,完成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必要的学分,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政治思想与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智育方面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新能源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新储能器件的设计、制作、测试方法与技能;了解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及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英语水平达到《苏州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17年修订)》(苏大教[2017]61号)的相关规定;具有严谨的学术作风、活跃的创新思维,并紧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国际研究前沿。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通五年(可按学校规定延长)的学习,通过完整的本科生培养计划,完成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必要的学分,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新能源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能够应用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科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科学语言完整表述新能源相关复杂问题的设计或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创新意识;
(4)具备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复杂科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新能源复杂科学问题,运用或开发适当的现代工具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分析等;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新能源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英文)、物理化学(上)、材料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下)、物理化学实验、先进储能材料制备技术、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综合实验、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
2.学位课程
物理化学(上)(下)、物理化学实验、材料化学与物理、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英文)、先进储能材料制备技术、电源工艺学、专业综合实验。
五、主要实践环节
物理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实验(一、二)、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实验、电源工艺学实验、先进储能材料制备技术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普通化学实验(一、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分要求和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制5年,允许学习年限为4~9年。在允许学习年限内,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经申请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第四年选择出国的学生须在国外合作的大学完成至少两年学习(国外课程另行安排),并且在第8学期结束后于当年5月份回本校完成毕业论文,获得相应学分,可以申请外方大学的学士学位、苏州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
七、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获得不低于120学分,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 项目名称 | 苏州大学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
| 办学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十梓街1号 | 法定代表人 | 张晓宏 |
| 中外合作办学者 | 中方: 苏州大学 | ||
| 外方: University of Victoria,Canada(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 |||
| 办学层次和类别 | 本科学历教育 | 学制 | 5年 |
| 每期招生人数 | 100人(在苏州大学年度招生规模内统筹安排) | 招生起止年份 | 2015年—2027年(每年1期) |
| 招生方式 |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 ||
| 开设专业或课程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代码:080414TH) | ||
| 颁发证书 |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 ||
| 外方:Bachelor Degree(学士学位证书)(赴国外学习2年者) | |||
| 审批机关 | 教育部 | ||
| 批准书编号 | MOE32CA2A20141671N | ||
| 批准书有效期 | 2032年12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