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各省高考167700位次考生可选择贵州德宏职业学院临床医学、浙江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工程审计、浙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安徽河北东方学院002专业组、贵州黎明职业大学通用航空器维修、贵州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等等。167700位考生可填报院校覆盖综合类、师范类、医学类及职业本科等多类型高校,考生需结合个人兴趣与专业方向合理规划志愿。

2025年高考167700位对应的院校一共有16所院校,在此范围内,最高位次对应的院校是山东女子学院社会工作,最低位次对应的院校是沈阳建筑大学第504组。具体如下表格:
1、贵州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位次排名167738位
2、山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汉语言文学位次排名167744位
3、浙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位次排名167750位
4、山东山东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位次排名167796位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科目 | 专业组及招生类型 | 位次排名 |
|---|---|---|---|---|
| 江西 | 沈阳建筑大学 | 物理类 | 第504组 | 167709 |
| 安徽 | 河北东方学院 | 物理科目组合 | 002专业组 | 167716 |
| 广东 | 韩山师范学院 | 物理类 | 第217组 | 167737 |
| 山东 | 湘南学院 | 本科 | 旅游管理 | 167737 |
| 贵州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 167738 |
| 浙江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 - |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 | 167740 |
| 广东 | 山东师范大学 | 物理类 | 第215组 | 167741 |
| 山东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167744 |
| 浙江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167750 |
| 贵州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67751 |
| 贵州 | 德宏职业学院 | 物理类 | 临床医学 | 167752 |
| 贵州 | 黎明职业大学 | 物理类 | 通用航空器维修 | 167754 |
| 浙江 |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 - | 工程审计 | 167769 |
| 贵州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 | 现代物流管理 | 167788 |
| 浙江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 - | 中药制药 | 167794 |
| 山东 | 山东女子学院 | 本科 | 社会工作 | 167796 |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位次。
冲:选择往年录取位次比你当前位次稍高(例如高10%-20%)的院校和专业。这里是你的理想目标。
稳:选择往年录取位次与你当前位次相当或略低的院校和专业。这是你最有希望被录取的层次,一定要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专业和学校。
保:选择往年录取位次明显低于你当前位次(例如低20%-30%)的院校和专业。这个层次要足够“牢靠”,确保不会滑档。
| 志愿类型 | 推荐院校 |
|---|---|
| 冲一冲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
| 稳一稳 | 山东师范大学、德宏职业学院、山东女子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 保一保 | 河北东方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湘南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
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具有122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公办高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090年(宋代元祐五年)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而建的“韩山书院”。1903年(清光绪廿九年)改“韩山书院”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成为中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并先后于1912年更名为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1921年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广东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专科学校更名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韩山师范学院。202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始建于1999年,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社会力量创办的独立学院。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万人,校园占地面积1600余亩,建筑总面积52万平方米。
湘南学院是历史文化名城、湘赣边革命老区郴州市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高校,有“百年办学、红色学府”美誉,源于1912年创建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曾培养出毛泽建、伍若兰、何宝珍、夏明衡、曾志、彭儒、白薇等许多革命志士和巾帼英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院、郴州师范四校合并组建升本。办学百年和本科教育二十多年来,学校扎根红色大地办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湘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积极发挥高层次本土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作用,围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赋能郴州“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培养和输送了21万余名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