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全国开设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一共有31所,其中包含: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朔州职业技术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等等。下面来高考小编为考生和家长整理了具体大学名单一览表,希望对大家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有所帮助。如有变动,还以大学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 大学名称 | 省份 | 院校类型 | 办学类型 | 直属部门 | 报考热度 |
|---|---|---|---|---|---|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4.0万 |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河南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4.0万 |
|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0.8万 |
|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 河南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4.0万 |
|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 山西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4.6万 |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云南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2.5万 |
|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 内蒙古 | 综合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1.8万 |
|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3.9万 |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 吉林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3.2万 |
|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 贵州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1万 |
|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3.3万 |
|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 贵州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1万 |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 安徽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2.7万 |
| 新疆工程学院 | 新疆 | 理工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11.8万 |
|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 山西 | 综合 | 民办 | 省教育厅 | 5.2万 |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11.4万 |
| 吕梁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9万 |
| 七台河职业学院 | 黑龙江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5万 |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 内蒙古 | 理工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2.1万 |
|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4.8万 |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9.6万 |
|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2.2万 |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6万 |
| 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 | 黑龙江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3.0万 |
|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2.6万 |
|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2.0万 |
|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 宁夏 | 理工 | 公办 | 自治区政府 | 2.0万 |
|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贵州 | 综合 | 公办 | 省政府 | 0.4万 |
| 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 | 河南 | 理工 | 公办 | 省教育厅 | 1.3万 |
|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 理工 | 公办 | 省政府 | 3.2万 |
| 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 | 贵州 | 其它 | 公办 | 省林业局、省能源局共管 | 0.2万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受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乌海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与内蒙古工业大学乌海学院是一个实体,两块牌子。学院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自治区具有单独招生资格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试办本科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入选首批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山西省教育厅。2019年4月由国家示范校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家骨干校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在山西省4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荐学校中,我院排名第一。
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太原钢铁学校和山西采矿学校,是山西省最早开办的5所职业学校之一。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以“改革先锋”刘汉章等为代表的12万余名高级人才,“一岗精、多岗通,上手快、有潜力,肯吃苦、愿奉献”的人才培养特色深受社会认可,享有“钢铁摇篮”“矿长黄埔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