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河北高考生成绩排名在2000-3000名之间的同学可以报的院校有很多,其中包含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历史排名2181位、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排名2906位、东北大学历史排名2528位、大连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历史排名2777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历史排名2528位、上海大学历史排名2651位等等。来高考小编整理出河北高考排名在2000-3000名之间的院校名单,方便2026年河北考生填报志愿。

1、中国海洋大学在河北历史排名在2410位。
2、西南政法大学在河北历史排名在2906位。
3、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河北历史排名在2295位。
4、东北大学在河北历史排名在2528位。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北历史排名在2906位。
6、武汉大学在河北物理排名在2914位。
7、大连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河北历史排名在2777位。
| 大学名称 | 科目 | 分数线 | 位次 |
|---|---|---|---|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历史 | 624 | 2071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624 | 2071 |
| 吉林大学 | 历史 | 623 | 2181 |
| 电子科技大学 | 历史 | 623 | 2181 |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历史 | 623 | 2181 |
| 北京邮电大学 | 历史 | 623 | 2181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历史 | 623 | 2181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合作专项) | 物理 | 656 | 2224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历史 | 622 | 2295 |
| 华南理工大学 | 历史 | 622 | 2295 |
| 西北工业大学 | 历史 | 622 | 2295 |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历史 | 622 | 2295 |
| 苏州大学 | 历史 | 622 | 2295 |
| 中国海洋大学 | 历史 | 621 | 2410 |
| 同济大学 | 物理 | 654 | 2505 |
|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 历史 | 620 | 2528 |
| 东北大学 | 历史 | 620 | 2528 |
| 中国传媒大学 | 历史 | 620 | 2528 |
|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 | 历史 | 620 | 2528 |
| 上海大学 | 历史 | 619 | 2651 |
| 北京科技大学 | 历史 | 619 | 2651 |
| 南京审计大学 | 历史 | 619 | 2651 |
| 西北工业大学 | 物理 | 653 | 2699 |
| 大连海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历史 | 618 | 2777 |
| 北京化工大学 | 历史 | 618 | 2777 |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历史 | 618 | 2777 |
| 南京理工大学 | 历史 | 618 | 2777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历史 | 618 | 2777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历史 | 618 | 2777 |
| 大连理工大学 | 历史 | 617 | 2906 |
| 北京交通大学 | 历史 | 617 | 2906 |
| 天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历史 | 617 | 2906 |
| 西南政法大学 | 历史 | 617 | 2906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历史 | 617 | 2906 |
| 东华大学 | 历史 | 617 | 2906 |
| 中央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历史 | 617 | 2906 |
| 电子科技大学 | 物理 | 652 | 2914 |
| 武汉大学 | 物理 | 652 | 2914 |
| 塔里木大学 | 历史 | 529 | 2927 |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分数线表。
1.冲: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高5%-10%的院校,重点关注专业组设置干净、转专业政策宽松的高校。
2.稳:选择录取位次与考生位次基本匹配的院校,优先保障专业满意度。
3.保: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低20%-30%的院校,确保兜底录取。
| 学校层级 | 推荐院校 | 志愿顺序建议 | 报考策略 |
|---|---|---|---|
| 冲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 | 放在前面(如第1到3志愿) | 冲更高层次高校,接受调剂 |
| 稳 | 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中间段(如第4到6志愿) | 稳进理想高校+专业 |
| 保 | 武汉大学、塔里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 后面(如第7到10志愿) | 确保录取,避免滑档 |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学校现有海淀、丰台、海南三校区,建成了“一校三址”办学格局。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航天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7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