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湖北高考生成绩排名在6000-7000名之间的同学可以报的院校有很多,其中包含有:中南民族大学第01组排名6337位、中南民族大学第05组排名6337位、湖北大学第08组排名6531位、武汉理工大学第12组排名6373位、中南民族大学第02组排名6337位、武汉大学第13组排名6109位等等。来高考小编整理出湖北高考排名在6000-7000名之间的院校名单,方便2026年湖北考生填报志愿。

1、中南民族大学在湖北第01组排名在6337位。
2、中南民族大学在湖北第05组排名在6337位。
3、中南民族大学在湖北第02组排名在6337位。
4、湖北大学在湖北第13组排名在6531位。
5、中南民族大学在湖北第04组排名在6912位。
6、湖北大学在湖北第08组排名在6531位。
7、武汉科技大学在湖北第01组排名在6717位。
| 院校名称 | 专业组 | 投档分 | 录取位次 | 备注 |
|---|---|---|---|---|
| 武汉大学 | 第13组 | 625 | 6109 | 民族班 |
| 武汉科技大学 | 第02组 | 582 | 6142 | - |
| 湖北大学 | 第07组 | 582 | 6142 | - |
| 湖北大学 | 第11组 | 582 | 6142 | 国家专项计划 |
| 中南民族大学 | 第01组 | 581 | 6337 | - |
| 中南民族大学 | 第02组 | 581 | 6337 | - |
| 中南民族大学 | 第05组 | 581 | 6337 | 国家专项计划 |
| 湖北大学 | 第06组 | 581 | 6337 | - |
| 武汉理工大学 | 第12组 | 624 | 6373 | - |
| 湖北大学 | 第08组 | 580 | 6531 | - |
| 湖北大学 | 第13组 | 580 | 6531 | 地方专项计划 |
| 武汉科技大学 | 第01组 | 579 | 6717 | - |
| 中南民族大学 | 第04组 | 578 | 6912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分数线表。
1.冲: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高5%-10%的院校,重点关注专业组设置干净、转专业政策宽松的高校。
2.稳:选择录取位次与考生位次基本匹配的院校,优先保障专业满意度。
3.保: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低20%-30%的院校,确保兜底录取。
| 学校层级 | 推荐院校 | 志愿顺序建议 | 报考策略 |
|---|---|---|---|
| 冲 |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 | 放在前面(如第1到3志愿) | 冲更高层次高校,接受调剂 |
| 稳 |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 中间段(如第4到6志愿) | 稳进理想高校+专业 |
| 保 |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 后面(如第7到10志愿) | 确保录取,避免滑档 |
中南民族大学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占地1700余亩,校舍面积116万余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等称号,自2001年以来连续9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校园)。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九秩春秋、筚路蓝缕,虽六易校址、八更校名,但学校扎根荆楚、育才兴学的底色从未改变,始终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同向同行。1984年,由武汉师范学院更名改建为湖北大学,迈上综合性大学建设之路。201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来华留学生全年总规模1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