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6年甘肃物理类361分左右的考生,可以参考2025年甘肃高考录取数据来选择相近的大学。这些大学有的是公办有的是民办院校,主要分布在甘肃、湖南、山西、浙江、山东等省份,包括: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政法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考生和家长可以作为初步参考。

| 院校名称 | 性质 | 所在地 | 科目 | 分数线 | 位次 | 批次 |
|---|---|---|---|---|---|---|
| 太原学院 | 公办 | 山西 | 物理类 | 340 | 106956 | 本科批C段 |
| 福建商学院 | 公办 | 福建 | 物理类 | 314 | 113384 | 本科批C段 |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37 | 107834 | 本科批C段 |
| 兰州财经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297 | 116126 | 本科批C段 |
| 兰州文理学院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43 | 106003 | 本科批C段 |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42 | 106313 | 本科批C段 |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299 | 115871 | 本科批C段 |
| 西北民族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37 | 107834 | 本科批C段 |
|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河北 | 物理类 | 330 | 109775 | 专科批F段 |
| 呼伦贝尔学院 | 公办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02 | 115413 | 本科批C段 |
| 兰州城市学院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53 | 102510 | 本科批C段 |
| 甘肃农业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50 | 103598 | 本科批C段 |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01 | 115561 | 本科批C段 |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公办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26 | 110767 | 本科批C段 |
| 陇南师范学院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39 | 107255 | 本科批C段 |
| 甘肃政法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13 | 113554 | 本科批C段 |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公办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36 | 108109 | 本科批C段 |
| 甘肃医学院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41 | 106630 | 本科批C段 |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 公办 | 甘肃 | 物理类 | 324 | 111252 | 本科批C段 |
注:表格中的大学分数线来自各省教育考试院,表格根据考生分数,向上浮动2分整理。由于文章字数限制,只展示50个大学分数线,更多院校请使用【高考志愿】查看!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是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学校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2004年两校合并改建为我国西部第一所资源环境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将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始建于1951年)并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政法大学
甘肃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管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甘肃省省属的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属本科政法院校。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院校、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院校、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全国“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成员、甘肃高校法学教育联盟会长单位。
学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最初在兰州市自由路4号办学,1969年更名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北湾五七干校,迁至靖远县北湾。1984年正式成立甘肃政法学院,迁至兰州市安宁西路,开办普通高等教育。200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07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开办国际生教育,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6月,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2024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福建商学院
福建商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福建省唯一以“商”为名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福建商学院;2017年原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整体并入。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学校事业发展,曾题词指导学校要“办出特色、教书育人”,并为学校校庆发来贺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省级“平安校园”,以及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闽商文化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政治经济学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福建商学院科普教育基地”入选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闽商研究中心”入选福州市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