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山东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录取数据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山东录取位次范围在4310位到30064位之间,其中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录取位次10309位、信息安全专业录取位次10125位、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专业录取位次12308位、航空航天类(长空创新班)专业录取位次4310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专业录取位次8952位等等。2026年考生和家长可参考以下关键数据合理规划志愿填报。

| 院校名称 | 招生层次 | 专业名称 | 录取位次 |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航空航天类(长空创新班) | 4310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班) | 5325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工程力学(钱伟长拔尖创新班) | 554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拔尖创新班) | 5727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创新班) | 5841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171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人工智能 | 7802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 | 8952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软件工程 | 9084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低空技术与工程 | 9150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9660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 | 9691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拔尖创新班) | 973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自动化 | 9992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信息安全 | 10125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智能飞行器技术 | 10309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类 | 10482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航空航天类 | 10669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物联网工程 | 10702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工程力学(钱伟长班) | 11086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11137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机器人工程 | 11293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11401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 11421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法学 | 11502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11534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车辆工程 | 11539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11675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1176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机械工程 | 11969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飞行器适航技术 | 1198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12014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 | 1230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1240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 12445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应用统计学 | 12476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 | 18258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本科 | 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30064 |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山东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5年高考招录数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2021年4月,工信部、中国民航局先后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2023年,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先后两次签署协议,三方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