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都想知道2026年河北高考考多少分能上荆门职业学院?因为荆门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受到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及专业热度等因素影响,预计2026年高考最低393分能上。其中助产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01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39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57分、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97分、电子商务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07分等,具体专业和分数线如下:

1、荆门职业学院在河北首选物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专业最低录取分为393分
2、荆门职业学院在河北首选物理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18分
3、荆门职业学院在河北首选历史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专业最低录取分为397分
4、荆门职业学院在河北首选历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00分
| 院校名称 | 首选科目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18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393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19 |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 | 418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0 | 建筑工程技术 | 409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1 | 工程造价 | 409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2 | 数控技术 | 424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3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433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4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439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5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422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6 | 药品生产技术 | 414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7 | 通用航空航务技术 | 411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8 | 软件技术 | 438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29 | 数字媒体技术 | 441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30 | 护理 | 425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31 | 助产 | 401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32 | 康复治疗技术 | 431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33 | 大数据与会计 | 442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34 | 电子商务 | 413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35 | 学前教育 | 395 |
| 荆门职业学院 | 物理 | 36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 402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397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2 | 建筑工程技术 | 400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3 | 工程造价 | 401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425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5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422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6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424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7 | 药品生产技术 | 418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8 | 通用航空航务技术 | 407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9 | 数字媒体技术 | 457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0 | 护理 | 431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1 | 助产 | 421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2 | 康复治疗技术 | 440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3 | 大数据与会计 | 438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4 | 电子商务 | 407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5 | 环境艺术设计 | 414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6 | 学前教育 | 397 |
| 荆门职业学院 | 历史 | 17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 426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荆门职业学院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荆门职业学院在河北专业组录取分数,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紧邻武汉城市圈,是长江经济带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及旅游名城。荆门市交通便利,沿江高铁与荆荆高铁于2020年正式动工建设,呼南高铁已在规划筹备之中。它们将进一步突出荆门枢纽城市区位优势,同时也为在荆就读学子出行提供便捷。
荆门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位于荆门市国家级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人,其中,高级职称和硕博教师占比80% 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70%以上。学校涌现出一批省级名师、市级名师、市“把关人才”、国家及省、市级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等优秀教师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