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都想知道2026年河北高考考多少分能上鲁东大学?因为鲁东大学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受到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及专业热度等因素影响,预计2026年高考最低492分能上。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32分、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60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73分、日语(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55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61分等,具体专业和分数线如下:

1、鲁东大学在河北首选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15分
2、鲁东大学在河北首选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贸易方向)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42分
3、鲁东大学在河北首选历史社会工作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70分
4、鲁东大学在河北首选历史学前教育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60分
| 院校名称 | 首选科目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1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 515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2 | 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贸易方向) | 542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61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4 | 物理学 | 551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5 | 地理信息科学 | 556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6 | 生物科学 | 560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71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8 | 智能制造工程 | 565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19 |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 561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0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573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83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机器人方向) | 579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3 | 土木工程(智慧道桥工程方向) | 526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4 | 土木工程(数智轨道交通方向) | 536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5 | 土木工程(智能建筑工程方向) | 523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6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539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7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546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58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29 | 环境工程 | 532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0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540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1 | 生物工程 | 545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2 | 生物制药 | 556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3 | 园艺 | 535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4 | 水产养殖学 | 528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5 | 旅游管理(文旅规划与项目策划方向) | 530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527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535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8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513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39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492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2 | 社会工作 | 570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3 | 学前教育 | 560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4 | 汉语言 | 582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5 | 英语(英法双语方向) | 571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6 | 日语(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 | 555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7 | 朝鲜语(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 | 543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8 | 传播学 | 568 |
| 鲁东大学 | 历史 | 9 | 广播电视编导 | 544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鲁东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鲁东大学在河北专业组录取分数,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总体概况
鲁东大学坐落在中国现代海洋工程发源地——烟台,是一所工科为主、工农理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拥有水利环境海洋、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教师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优势学科群,海上航天发射母港与平台、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与绿色海工、跨海通道规划与设计、海洋水产养殖新品种培育、食药用菌新品种选育、汉语辞书编纂与文学创作、北太平洋区域国别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系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建设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山东省“双高”建设高校,以其“严谨、精益、卓越”的质量文化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了胶东半岛的进步与繁荣,在山东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连年获评“优秀”等次,精准服务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工作经验入选高等教育类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