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理工学院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同时也不是双一流院校。广东理工学院2025年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在373分和464分之间。广东理工学院2025年在广东商务英语招生人数为80人,会计学招生人数为80人。以下是广东理工学院的详细介绍:

广东理工学院虽然不属于985、211大学,但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表现的非常好。根据数据显示广东理工学院的就业率高达92%,用人单位对广东理工学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及未来继续招聘广东理工学院毕业生的意愿均超过98%。
| 省份 | 批次 | 科类 | 招生类型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广东 | 本科批 | 历史类 | 普通类 | (212) | 464 | 91139 |
| 广东 | 本科批 | 历史类 | 普通类 | (203) | 464 | 90817 |
| 广东 | 本科批 | 历史类 | 普通类 | (202) | 464 | 91604 |
| 广东 | 本科批 | 历史类 | 普通类 | (201) | 464 | 91389 |
| 广东 | 专科批 | 历史类 | 普通类 | (501) | 373 | 191641 |
| 省份 | 专业名称 | 计划招生数 | 学制 | 学费 |
|---|---|---|---|---|
| 广东 | 商务英语 | 8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会计学 | 8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财务管理 | 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风景园林 | 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跨境电子商务 | 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电子商务 | 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物流管理 | 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互联网金融 | 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4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日语 | 4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现代物流管理 | 20 | 三年 | 19800 |
| 广东 | 大数据与会计 | 20 | 三年 | 19800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 | 三年 | 19800 |
| 广东 | 机器人工程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机械电子工程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人工智能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电子信息工程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自动化 | 22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软件工程 | 20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网络工程 | 16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通信工程 | 158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交通运输 | 15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车辆工程 | 15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工业工程 | 15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土木工程 | 10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工程造价 | 10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工程管理 | 10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标准化工程 | 100 | 四年 | 31800 |
| 广东 | 金融工程 | 100 | 四年 | 31800 |
广东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2004年设立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依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在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广东理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14〕124号),学校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同年,首批设置的5个本科专业招收第一届学生。2018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升本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学校从高职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广东省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需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把规范办学、内涵发展作为发展主线,把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发展动力,把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尊重师生权益作为发展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积极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