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在甘肃的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因专业组、选科要求及招生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兰州城市学院物理第33组录取分数线413分、历史第13组录取分数线429分、物理第2组录取分数线509分、历史第10组录取分数线371分、历史第7组录取分数线460分、历史第21组录取分数线397分、物理第26组录取分数线427分、物理第23组录取分数线423分等。以下从历史类、物理类专业组录取分数及影响因素展开说明。

| 院校名称 | 科类 | 专业组代码 | 备注 | 投档分 |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 | 普通类,小学全科教师 | 509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3 | 普通类 | 423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4 | 普通类 | 425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5 | 普通类 | 443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6 | 普通类 | 427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7 | 普通类,建档立卡专项 | 427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8 | 普通类,建档立卡专项 | 436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29 | 普通类,革命老区专项 | 439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0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目 | 409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1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410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2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410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3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目 | 413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4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 | 401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5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353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6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380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37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385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402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 | 400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901 | 普通类,预科(只招收聚 | 392 |
| 兰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902 | 普通类,预科(只招收散月 | 409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 | 普通类,小学全科教师 | 526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3 | 普通类 | 455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5 | 普通类 | 462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6 | 普通类 | 496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7 | 普通类 | 460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8 | 普通类,建档立卡专项 | 455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9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目 | 401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0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目 | 371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1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373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2 | 普通类民族专项 | 431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3 | 普通类民族专项 | 429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4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409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6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430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8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目 | 457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19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 | 448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20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436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21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397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22 | 普通类,民族专项藏区 | 383 |
| 兰州城市学院 | 历史 | 401 | 普通类,民族专项,其他目 | 457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兰州城市学院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兰州城市学院在甘肃专业组录取分数及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优化整合重组路易·艾黎1942年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而成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7.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14亿元。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标“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要求,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