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高考甘肃342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下面来高考小编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推荐一下2026年新高考甘肃342分左右能上的大学,其中有: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分数线为324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分数线为342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分数线为337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兰州财经大学分数线为297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甘肃政法大学分数线为313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太原学院分数线为340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等等,具体名单请见下文表格: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科目 | 分数线 | 批次 |
|---|---|---|---|---|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26 | 本科批C段 |
|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 | 物理类 | 330 | 专科批F段 |
| 呼伦贝尔学院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02 | 本科批C段 |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297 | 本科批C段 |
| 西北民族大学 | 甘肃 | 历史类 | 301 | 本科批C段 |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42 | 本科批C段 |
| 福建商学院 | 福建 | 物理类 | 314 | 本科批C段 |
| 陇南师范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39 | 本科批C段 |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37 | 本科批C段 |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36 | 本科批C段 |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43 | 本科批C段 |
| 甘肃医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41 | 本科批C段 |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01 | 本科批C段 |
| 甘肃政法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13 | 本科批C段 |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24 | 本科批C段 |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299 | 本科批C段 |
| 太原学院 | 山西 | 物理类 | 340 | 本科批C段 |
注意:不同大学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也有所不同。有的大学可能对少数民族考生、农村考生等有特殊政策,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提前了解这些政策,以便更好地规划考生的志愿。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整建制迁至归绥(现呼和浩特),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技术依托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学校前身是1978年创立的甘肃中医学院。1989年,学校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创办藏医系,逐渐发展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藏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和平校区建成并作为办学主校区。现有和平、五里铺、定西、甘南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88余亩。
西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图片1.png
学校前身为1950年8月成立的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设有西北新村校区、榆中校区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校园总面积1778.49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文献等428万余册/件(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余元。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20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