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同时也不是双一流院校。杭州师范大学2025年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在562分和591分之间。杭州师范大学2025年在浙江外国语言文学类招生人数为263人,法学招生人数为234人。以下是杭州师范大学的详细介绍:

杭州师范大学虽然不属于985、211大学,但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表现的非常好。根据数据显示杭州师范大学的就业率高达92%,用人单位对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及未来继续招聘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意愿均超过98%。
| 省份 | 批次 | 科类 | 招生类型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浙江 | 普通类一段 | 综合 | 普通类 | - | 580 | 74934 |
| 浙江 | 普通类一段 | 综合 | 护理类 | - | 591 | 61733 |
| 浙江 | 普通类一段 | 综合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62 | 96832 |
| 省份 | 专业名称 | 计划招生数 | 学制 | 学费 |
|---|---|---|---|---|
| 浙江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263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法学 | 234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汉语言文学 | 198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185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公共管理类 | 172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临床医学 | 146 | 五年 | 6900 |
| 浙江 | 国际商务 | 136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小学教育 | 111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思想政治教育 | 90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化学类 | 87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物理学 | 80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口腔医学 | 72 | 五年 | 6900 |
| 浙江 | 社会工作 | 72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历史学 | 69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生物科学类 | 56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汉语国际教育 | 48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2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0 | 四年 | 6900 |
| 浙江 | 科学教育 | 34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地理信息科学 | 22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软件工程 | 21 | 四年 | 6900 |
| 浙江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 | 四年 | 25000 |
| 浙江 | 应用化学 | 20 | 四年 | 25000 |
| 浙江 | 广播电视编导 | 17 | 四年 | 9000 |
| 浙江 | 应用心理学 | 15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学前教育 | 14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电子信息工程 | 12 | 四年 | 6900 |
| 浙江 | 金融工程 | 12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10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数字经济 | 10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特殊教育 | 8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药学 | 7 | 四年 | 6900 |
| 浙江 | 护理学 | 7 | 四年 | 6000 |
| 浙江 | 预防医学 | 7 | 五年 | 6900 |
| 浙江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7 | 四年 | 6000 |
| 浙江 | 工业设计 | 5 | 四年 | 6000 |
| 浙江 | 电子商务 | 3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教育技术学 | 2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基础医学 | 1 | 五年 | 6000 |
| 浙江 | 环境工程 | 1 | 四年 | 6000 |
| 浙江 | 制药工程 | 1 | 四年 | 6000 |
| 浙江 | 英语 | 3 | 四年 | 5300 |
| 浙江 | 生物科学 | 1 | 四年 | 5300 |
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百十年办学历程中,杭师大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弘文励教、青蓝相继,自强不息、弦歌不辍,坚持“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校训传承,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师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