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浙江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录取数据中,温州医科大学在浙江录取位次范围在6329位到125752位之间,其中药学专业录取位次81063位、临床医学(新医科交大医学班)专业录取位次11882位、中医学专业录取位次40996位、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录取位次9563位、药学(生物药学创新实验班)专业录取位次45239位等等。2026年考生和家长可参考以下关键数据合理规划志愿填报。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位次 |
|---|---|---|
| 温州医科大学 | 眼视光医学(5+3一体化) | 6329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 9563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麻醉学方向) | 9877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影像学方向) | 10848 |
| 温州医科大学 | 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 | 11603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新医科交大医学班) | 11882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老年医学方向) | 12378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放射医学方向) | 12627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精神医学方向) | 12886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方向) | 14652 |
| 温州医科大学 | 眼视光医学 | 15084 |
| 温州医科大学 | 口腔医学 | 15634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 | 15911 |
| 温州医科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 | 23309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 | 25442 |
| 温州医科大学 | 麻醉学 | 30643 |
| 温州医科大学 | 医学影像学 | 40485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中医学 | 40996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 | 42847 |
| 温州医科大学 | 放射医学 | 42904 |
| 温州医科大学 | 药学(生物药学创新实验班) | 45239 |
| 温州医科大学 | 儿科学 | 45842 |
| 温州医科大学 | 精神医学 | 49214 |
| 温州医科大学 | 应用心理学 | 49678 |
| 温州医科大学 | 运动康复 | 53387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临床药学 | 55972 |
| 温州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周健创新班) | 58140 |
| 温州医科大学 | 医学影像技术 | 60151 |
| 温州医科大学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60231 |
| 温州医科大学 | 市场营销 | 63555 |
| 温州医科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65775 |
| 温州医科大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70028 |
| 温州医科大学 | 生物制药 | 71581 |
| 温州医科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72070 |
| 温州医科大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79111 |
| 温州医科大学 | 药学 | 81063 |
| 温州医科大学 | 护理学(卓越班) | 81838 |
| 温州医科大学 | 中药学 | 82246 |
| 温州医科大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84913 |
| 温州医科大学 | 康复治疗学 | 85185 |
| 温州医科大学 | 助产学 | 88700 |
| 温州医科大学 | 生物技术 | 91019 |
| 温州医科大学 | 预防医学 | 92583 |
| 温州医科大学 |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 93510 |
| 温州医科大学 | 药物经济与管理 | 93575 |
| 温州医科大学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97033 |
| 温州医科大学 | 护理学 | 125752 |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浙江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5年高考招录数据。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特种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药学等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学、法医学、特种医学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临床医学、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医学技术、生物与医药等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2位,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平台和5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学科被确定为省登峰学科;有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省一流学科B类,1个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0个省高校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