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中师范大学在天津各个招生专业中学费在4500到5850元之间,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可知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在天津本科A段历史学类专业学费为4500元、本科A段教育学类专业学费为4500元、本科A段物理学类专业学费为5850元、本科A段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学费为5850元、本科A段数学类专业学费为5850元等等。以下为华中师范大学各专业详细收费明细,助考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学业预算。建议收藏备用,最新动态请以学校官方发布为准。

华中师范大学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具体如下表!其中,华中师范大学4500元对应的专业有历史学专业、历史学类专业、教育学类专业。5850元对应的专业有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数学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 省份 | 批次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学费 |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历史学 | 4 | 450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历史学类 | 4 | 450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教育学类 | 4 | 450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信息资源管理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化学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教育技术学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数学类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物理学类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电子信息类 | 4 | 5850 |
| 天津 | 本科A段 | 华中师范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4 | 5850 |
下面,来高考小编为考生和家长详细讲解每一种缴费方式以及需要注意事项。
一、 线上支付(最主流、最推荐)
这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方式,方便快捷,安全有保障。
1、核心平台:
学校官方网站的缴费系统(通常在教务处、财务处网站或学生事务大厅),学校官方推出的App(如“华中师范大学”App),官方授权的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
2、具体操作流程:
登录平台: 使用你的学号和密码(通常是选课系统的密码)登录上述平台。
找到缴费入口: 在“财务缴费”、“学费缴纳”、“我的费用”等栏目下找到入口。
确认信息: 核对你的姓名、学号、应缴金额(包括学费、住宿费等)是否正确。
3、选择支付方式并付款:
网银支付: 需要你已开通网上银行,直接跳转到银行页面支付。
第三方支付: 最常用的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会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相应的App扫码支付即可。
手机银行App扫码: 系统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对应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如工行、建行、农行等)扫码支付。
二、线下缴费操作方法
1. 银行柜台缴费
前往学校指定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告知柜员要缴纳华中师范大学学费,提供学校名称、学号和缴费金额,使用现金或银行卡完成支付,保留回执单作为凭证。
2. 银行转账/存款
获取学校官方银行账户信息(通常在录取通知书或缴费通知中),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或ATM将学费转入该账户,转账时备注“学号+姓名+学费”便于核对。
三、华中师范大学缴学费注意事项
缴费时间:请务必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避免影响注册或选课。
缴费金额:可在学校官网、财务系统或迎新系统中查询。
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缓交或助学贷款。
缴费确认:支付完成后请截图保存缴费凭证,以备查验。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8年创办的中原大学。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湖北教育学院等并入后,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60多万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