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大学官网公布2025年各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聊城大学在全国各省最低录取分数线在463分到587分之间。其中江苏2专业组分数线507分!广东202专业组分数线505分!浙江10专业组分数线496分在全国各省新高考模式的背景下,聊城大学生源持续稳步提升,整体生源质量位居高校前列。

1、如果你是江苏的考生最低463分能上聊城大学:3专业组分数线541分、5专业组分数线463分、2专业组分数线507分、6专业组分数线494分等等。
2、如果你是广东的考生最低505分能上聊城大学:202专业组分数线505分等等。
3、如果你是浙江的考生最低490分能上聊城大学:11专业组分数线490分、10专业组分数线496分、12专业组分数线490分等等。
4、如果你是河北的考生最低491分能上聊城大学:3专业组分数线573分、4专业组分数线535分、20专业组分数线545分、17专业组分数线572分等等。
| 招生地区 | 大学名称 | 专业组代码 | 选科要求及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排名 |
|---|---|---|---|---|---|
| 广东 | 聊城大学 | 202 | 物理类 | 505 | 155212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6 | 经济学 | 550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7 | 教育技术学 | 545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8 | 物理学 | 555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9 | 化学 | 558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0 | 地理信息科学 | 555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1 | 生物科学 | 552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68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45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4 | 金属材料工程 | 542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570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6 | 通信工程 | 567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7 | 软件工程 | 572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51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9 | 制药工程 | 552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2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545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21 |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 524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22 | 口腔医学技术 | 554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23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与古巴哈瓦那大学合作) | 497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24 |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古巴哈瓦那大学合作) | 494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25 | 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与古巴哈瓦那大学合作) | 491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1 | 法学 | 587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2 | 汉语言文学 | 586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3 | 英语 | 573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4 | 广播电视编导 | 535 | - |
| 河北 | 聊城大学 | 5 | 广播电视编导(中外合作办学)(与韩国清州大学合作) | 512 | - |
| 江苏 | 聊城大学 | 3 | (不限) | 541 | - |
| 江苏 | 聊城大学 | 4 | (化学) | 528 | - |
| 江苏 | 聊城大学 | 5 | (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463 | - |
| 江苏 | 聊城大学 | 6 | (化学和生物)(中外合作办学) | 494 | - |
| 江苏 | 聊城大学 | 1 | (不限) | 558 | - |
| 江苏 | 聊城大学 | 2 | (不限)(中外合作办学) | 507 | - |
| 浙江 | 聊城大学 | 11 | 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490 | - |
| 浙江 | 聊城大学 | 12 | 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 | 490 | - |
| 浙江 | 聊城大学 | 10 | 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496 | 177557 |
聊城大学坐落于享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学校前身是1974年11月建立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聊城大学,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和推免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4万余名校友遍布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