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物流企业、国际贸易公司和电子商务公司,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整体就业平台较高,且平均就业率为97.22%,平均专业对口率为82.34%,呈现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双高的良好态势。
1.专业涵义
物流管理专业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专业学科,主要内容为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2.专业发展情况(包含专业影响力、排名情况)
目前,全国已有42.49%的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除西藏和青海外,其他省市都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其中江苏、湖北、广东等8省市超过一半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见图1和图2)。同时,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物流专业在校生人数年增长达13.33%,远高于全国3.55%的平均水平(见图3)。我校是山东省最早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更是唯一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物流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根据2017年最新的武书连排行榜,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山东省内排名第二(山东大学排名第一),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排名前10%~20%,属于B+类专业。
3、特色优势(区别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
首先,实行弹性学制。为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满足人们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自2012年起,学校与韩国又石大学(见图4)合作共建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模式包括“3+1”(3年中国和1年韩国的本科学习)、“2+2”(2年中国和2年韩国)和“3+1+2”(在前者基础之上增加在韩2年硕士,即本硕连读)三种教学模式可以选择。另外,目前我院正在加紧与欧美等国家一些知名高校展开洽谈,以进一步完善和加速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和国际化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
再次,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学院不断重视和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分别与山东银座购物中心(见图5)、鲁商集团、顺丰速运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以培育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
最后,完善的硬件设施。物流管理专业仅2016年便一次性投入200余万用于教学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购买及更新,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课程包括实验教学(见图6)和虚拟实训环节(见图7)。目前建立了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物流仿真建模实验室,物流感知实验室,正在建设供应链仿真实训实验室(见图8)等多个实验室。目前,实验室配备了多组成套计算机及操作台、Tara软件、物流仿真试验平台、物流沙盘、ERP系统软件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及软件,能够容纳8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
4、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熟悉中韩两国物流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和规则,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5、海外交流情况
本专业的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均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等海外学习与交流经验。其中,刘钻扩和王成亮等多位教师还具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为提高本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我系与韩国延世大学、韩国又石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我系每年均会评选部分优秀学生作为交换生赴韩留学。
6、就业方向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5年试招生以来,已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 1000 余名。毕业生的输出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继续深造。截至2016年8月,我系已有近200名毕业生在韩国全北大学、韩国又石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二是参与就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另外有部分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进行自主创业,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7、就业前景
我国物流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到2003年我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达到2400亿元,预计在今后几年仍将会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另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这正与我校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相互呼应,由此可见,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将具有极好的就业前景与发展空间。
8、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普通本科)核心课程: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管理研究方法、服务营销、电子商务等。
物流管理(中韩合作)核心课程: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物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仓储与配送管理、经济法、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中韩市场与流通比较、全球经营战略、管理研究方法、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韩国语等。
9、培养模式
(1)物流管理(普通本科):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具体学习体系为;一年级,注重通识教育;二年级,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三年级,上学期继续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下学期进行分散的企业参考和实习;四年级,重点进行企业实习与专业实训。
(2)物流管理(中韩合作):在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国际物流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其中韩国教师授课课时约占全部授课课时40%左右。并且具有“3+1”(3年中国和1年韩国的本科学习)、“2+2”(2年中国和2年韩国)和“3+1+2”(在前者基础之上增加在韩的2年硕士,即本硕连读)三种教学模式可以选择。今后,本专业将在中韩合作的成功经验指导之下,加大与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相关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让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进一步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以更宽广和开放的视野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
| 项目名称 | 山东师范大学与韩国又石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 ||
| 办学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 法定代表人 | 张建 |
| 中外合作办学者 | 中方: 山东师范大学 | ||
| 外方: Woosuk University,Republic of Korea(韩国又石大学) | |||
| 办学层次和类别 | 本科学历教育 | 学制 | 4年 |
| 每期招生人数 | 100人(在山东师范大学年度招生规模内统筹安排) | 招生起止年份 | 2012年—2016年,2018年—2026年(每年1期) |
| 招生方式 |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 ||
| 开设专业或课程 | 物流管理(专业代码:120601H) | ||
| 颁发证书 |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 ||
| 外方:无 | |||
| 审批机关 | 教育部 | ||
| 批准书编号 | MOE37KR2A20121274N | ||
| 批准书有效期 | 2030年12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