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来高考小编总结出,2026年高考664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大学名单有:在湖北招生的江汉大学、在浙江招生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浙江招生的南开大学、在浙江招生的同济大学、在浙江招生的东南大学、在北京招生的北京理工大学等。来高考小编整理了北京、四川、湖北等全国664分左右的大学名单,请2026年高考生参考。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专业及专业组代码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浙江 | 厦门大学 | 3 | 664 | 5441 |
| 浙江 | 华东政法大学 | 3 | 664 | 5458 |
| 湖北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 第11组 | 664 | - |
| 湖北 | 江汉大学 | 第23组 | 664 | - |
| 浙江 | 南开大学 | 9 | 664 | 5396 |
| 浙江 | 西安交通大学 | 22 | 664 | 5384 |
| 四川 | 浙江大学 | 4W | 664 | 1383 |
| 浙江 | 华南理工大学 | 3 | 664 | 5258 |
| 浙江 | 厦门大学 | 5 | 664 | 5479 |
| 浙江 | 同济大学 | 6 | 664 | 5228 |
| 浙江 | 南开大学 | 1 | 664 | 5499 |
| 浙江 | 东南大学 | 10 | 664 | 5361 |
| 浙江 | 北京理工大学 | 5 | 664 | 5375 |
| 浙江 | 南开大学 | 4 | 664 | 5355 |
| 湖北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第01组 | 664 | - |
| 浙江 | 华东师范大学 | 20 | 664 | 5267 |
| 北京 | 北京理工大学 | 3 | 664 | - |
| 北京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5 | 664 | - |
| 浙江 | 东南大学 | 1 | 664 | 5478 |
| 浙江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8 | 664 | 5430 |
| 浙江 | 武汉大学 | 26 | 664 | 5456 |
| 浙江 | 武汉大学 | 32 | 664 | 5373 |
| 浙江 | 南开大学 | 15 | 664 | 5298 |
| 浙江 | 中国政法大学 | 14 | 664 | 5250 |
| 院校名称 | 招生地区 | 专业组 | 录取分 | 录取概率 |
|---|---|---|---|---|
| 同济大学 | 浙江 | 6 | 664分 | 90% |
| 华东师范大学 | 浙江 | 20 | 664分 | 95% |
|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 湖北 | 第11组 | 664分 | 92% |
| 南开大学 | 浙江 | 4 | 664分 | 87% |
| 厦门大学 | 浙江 | 5 | 664分 | 86% |
| 东南大学 | 浙江 | 10 | 664分 | 93% |
| 浙江大学 | 四川 | 4W | 664分 | 96%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浙江 | 8 | 664分 | 89% |
| 武汉大学 | 浙江 | 32 | 664分 | 95% |
| 北京理工大学 | 浙江 | 5 | 664分 | 87% |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一所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大学。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7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