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理工大学在河北各个招生专业中学费在4400到5400元之间,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可知其中:天津理工大学在河北本科批英语专业学费为5400元、本科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费为5400元、本科批通信工程专业学费为5400元、本科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费为5400元、本科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费为4400元等等。以下为天津理工大学各专业详细收费明细,助考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学业预算。建议收藏备用,最新动态请以学校官方发布为准。

天津理工大学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具体如下表!其中,天津理工大学4400元对应的专业有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老年学专业。5400元对应的专业有信息安全专业、日语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 省份 | 批次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学费 |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4 | 4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社会学 | 4 | 4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社会工作 | 4 | 4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老年学 | 4 | 4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4 | 4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日语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英语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信息安全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制药工程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自动化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5400 |
| 河北 | 本科批 | 天津理工大学 | 通信工程 | 4 | 5400 |
下面,来高考小编为考生和家长详细讲解每一种缴费方式以及需要注意事项。
一、 线上支付(最主流、最推荐)
这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方式,方便快捷,安全有保障。
1、核心平台:
学校官方网站的缴费系统(通常在教务处、财务处网站或学生事务大厅),学校官方推出的App(如“天津理工大学”App),官方授权的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
2、具体操作流程:
登录平台: 使用你的学号和密码(通常是选课系统的密码)登录上述平台。
找到缴费入口: 在“财务缴费”、“学费缴纳”、“我的费用”等栏目下找到入口。
确认信息: 核对你的姓名、学号、应缴金额(包括学费、住宿费等)是否正确。
3、选择支付方式并付款:
网银支付: 需要你已开通网上银行,直接跳转到银行页面支付。
第三方支付: 最常用的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会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相应的App扫码支付即可。
手机银行App扫码: 系统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对应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如工行、建行、农行等)扫码支付。
二、线下缴费操作方法
1. 银行柜台缴费
前往学校指定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告知柜员要缴纳天津理工大学学费,提供学校名称、学号和缴费金额,使用现金或银行卡完成支付,保留回执单作为凭证。
2. 银行转账/存款
获取学校官方银行账户信息(通常在录取通知书或缴费通知中),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或ATM将学费转入该账户,转账时备注“学号+姓名+学费”便于核对。
三、天津理工大学缴学费注意事项
缴费时间:请务必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避免影响注册或选课。
缴费金额:可在学校官网、财务系统或迎新系统中查询。
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缓交或助学贷款。
缴费确认:支付完成后请截图保存缴费凭证,以备查验。
天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于1979年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名义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建校以来,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累计培养输送21万余名优秀人才(含继续教育)。70%以上毕业生扎根天津,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为国家尖端科学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