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的招生代码包括国际通用代码和各省的招生代码。重庆三峡学院国际通用代码是10643,这是由教育部统一编排的学校标识码的后五位,此外,重庆三峡学院在各省的招生代码有所不同,比如,在内蒙古招生代码是B20,在湖南招生代码是5014,在江西招生代码是2776等,具体代码应以当年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各省的招生代码可能会因招生要求、招生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院校代码是指全国各高校在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类似于学校的“身份证号”,用于查询学校信息。 以下是2024年重庆三峡学院在各省院校标准代码,供2025年考生参考!
| 序号 | 省份 | 院校招生代码 |
|---|---|---|
| 1 | 内蒙古 | B20 |
| 2 | 湖南 | 5014 |
| 3 | 江西 | 2776 |
| 4 | 湖北 | K072 |
| 5 | 海南 | 2260 |
| 6 | 山西 | 2538 |
| 7 | 云南 | 5008 |
| 8 | 河北 | 0354 |
| 9 | 广东 | 10643 |
| 10 | 四川 | 5013 |
| 11 | 江苏 | 6213 |
| 12 | 福建 | 2419 |
| 13 | 河南 | 5030 |
| 14 | 新疆 | 1493 |
| 15 | 陕西 | 7008 |
| 16 | 青海 | 5008 |
| 17 | 山东 | A643 |
| 18 | 安徽 | 1190 |
| 19 | 浙江 | 5025 |
| 20 | 吉林 | 5011 |
| 21 | 贵州 | 0360 |
| 22 | 宁夏 | 5041 |
| 23 | 黑龙江 | 2185 |
| 24 | 甘肃 | 3281 |
| 25 | 重庆 | 5009 |
| 26 | 广西 | 10643 |
重庆三峡学院各专业招生代码
重庆三峡学院不同专业招生代码是不一样的,以下是2024年重庆三峡学院各专业招生代码,以重庆为例: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 1 | 会计学 | 120 |
| 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0W |
| 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13 |
| 4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124 |
| 5 | 化学 | 508 |
| 6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1E |
| 7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41 |
| 8 | 土木类 | 51R |
| 9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50Z |
| 10 | 安全工程 | 51Q |
| 11 | 工商管理 | 149 |
| 12 | 市场营销 | 145 |
| 13 | 广告学 | 147 |
| 14 | 广播电视学 | 151 |
| 15 | 思想政治教育 | 143 |
| 1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0X |
| 1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14 |
| 18 | 文化产业管理 | 126 |
| 19 | 旅游管理 | 139 |
| 20 | 日语 | 104 |
| 21 | 智慧农业 | 51P |
| 22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18 |
| 23 | 机械电子工程 | 51A |
| 2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19 |
| 25 | 植物生产类 | 51M |
| 26 | 民族学 | 10F |
| 27 | 汉语言文学 | 153 |
| 28 | 法学 | 105 |
| 29 | 物理学 | 507 |
| 30 | 物联网工程 | 512 |
| 31 | 环保设备工程 | 51H |
| 32 | 环境科学 | 51D |
| 33 | 生物技术 | 51J |
| 34 | 生物科学 | 509 |
| 35 | 电子信息工程 | 515 |
| 3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16 |
| 37 | 经济学 | 157 |
| 38 | 经济统计学 | 50P |
| 39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1F |
| 40 | 统计学 | 50Y |
| 41 | 网络与新媒体 | 122 |
| 42 | 英语 | 130 |
| 4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11 |
| 44 | 跨境电子商务 | 137 |
| 45 | 车辆工程 | 51C |
| 46 | 软件工程 | 510 |
| 47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1G |
| 48 | 通信工程 | 517 |
| 49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51K |
| 50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51L |
学校现有1200余名教职工,其中,巴渝学者4人,在职专任教师960余人,高职称370余人,获博士、硕士学位82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50余人(包括校外导师)。建有人社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波兰院士亚努什、莱谢克,另引进香港城市大学王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团队。学校教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侯备人选、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