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山西
6179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山西省
本科理工类公办

师资力量

两院院士

中北大学

朵英贤院士

朵英贤 ,男,出生于1932年。1956年7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武器设计专业;1956年-1961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50教研室任教;1961年-1973年在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120教研室任教;1973年5月-1980年11月在兰州油泵油嘴厂技术科工作;1981年-1992年在208研究所任副总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院士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工作期间,亲自组织了某轻重两用机枪前期研制工作,该成果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设计定型,命名为某轻重两用机枪,获1978年国家科技大会奖。
1976年朵英贤院士在兰州油泵油嘴厂负责产品开发工作,相继发明了“螺旋弹簧最小体积设计法”、“小马力柴油机通用喷油器总成”,这两项发明荣获甘肃省科技大会奖。1978年荣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7年,朵英贤院士担任总设计师的“新式某枪族系统”先后获兵器工业部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编写的结构动力学方面的专著《工程中的纵向振动》被收录在《中国学术著作总目纲要》(工业分卷)中。他主编的《兵器工业科技词典》轻武器分册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与戴成勋等合著的57万字的《自动武器设计新编》,已成为自动武器专业的主要参考书。他发表的“武器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参数识别与模态综合”、“半导体位移传感器原理”等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也充分体现出朵英贤院士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领域。
2001年3月14日朵英贤院士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北大学

王泽山院士

王泽山 ,男,汉族,193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0-1964年任炮兵工程学院火药实验室主任,1964-1986年任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教授、化工系主任,1986年至今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泽山院士发表了《火药、装药与火炮初速》等论文80余篇,撰写著作9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低温感技术及工艺》199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1发明人),《过期火药再利用技术》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获奖人)、《密实发射装药技术》199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第1发明人),《发射装药设计理论》1993年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获奖人)、《装药设计原理》1998年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获奖人)。另还获得了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共发明了国密第166号、第170号、第165号、第198号等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9项。培养研究生60名(博士生30名)。
2001年5月30日,王泽山院士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北大学

张锡祥院士

锡祥 ,男,汉族,1933年5月出生,山西省文水县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任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九所研究所研究员 、所长顾问。
主要业绩:40多年来,工作上认真负责,技术上刻苦钻研,在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曾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原国防工办技术改进二等奖1项;获原国防科工委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论文著作:《现代雷达对抗技术》专著一本.在刊物和学术年会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编写和整理内部技术资料约400万字.曾多次获得多种荣誉称号。1978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获"成都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获全国电子工业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评为成都市工交系统优秀党员;1992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党员;1993年被收入《四川英模录》;1998年被编入《中华劳模大典》。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名和一批技术骨干和技术管理队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863十五周年纪念”个人“突出贡献”奖。

中北大学

王哲荣院士

王哲荣,男,1935年10月生,河北省高阳县人。坦克车辆设计专家。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三代主战坦克副总设计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业绩:1962-1984年承担了多项坦克装甲车辆研制任务,代表军方组织协调并承担我国第一代坦克“121”中型坦克技术论证、总体设计、总装调试、样车试验、设计定型等全过程研制工作;主持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燃气轮机试验坦克和新部件试验坦克;主持完成引进项目64式坦克复装、试验及资料编译出版。1984-2001年承担国家重点装备项目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工作,任副总设计师兼总体组长。专职16年主持全系统技术工作,为全系统、全过程技术决策、全过程技术决策、组织实施主要负责人。在实现我国主战坦克从仿制、改进型到自主开发研制出综合性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研究能力和水平跃上新台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获69式中型坦克科学大会奖;2000年获ZTZ99式坦克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1年获ZTZ99式坦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主要论文及著作: 《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我国主战坦克研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论125mm杀伤爆破弹反坦克系统》、《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大纲》、《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工作总结》。

中北大学

苏哲子院士

苏哲子( 1935.12.8 -),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县(现咸阳市), 1959 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曾任国营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 1992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4 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北大学

刘竹生院士

刘竹生,1939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参与研制中国第一代捆绑火箭“长二捆”,负责研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

长期从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曾负责我国首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的核心技术-助推器捆绑分离系统研制,提出了捆绑分离方案,设计了捆绑分离机构。在担任载人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期间,主持了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体方案和技术设计,主持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在神舟七号任务研制期间,提出“变能蓄压器”方案,解决了“纵向耦合振动(POGO)”难题;协助工程总体对舱外航天服的技术方案及指标、试验项目及结果给予指导和把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