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江西
6921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江西省
本科理工类公办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专业代码:
081002
学历层次:
本科
修学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

1、本专业的发展历史 2004年在土木专业基础上成立建筑设备工程教研室,2005年招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生,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研究生。2012年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建能)。2015年土木学科获批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经过10多年的发展,本系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已为国家培养输送60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 2、本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环境控制、建筑节能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具有室内环境系统与设备、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与咨询、研究与开发、安装调试、施工预算、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和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本专业的培养理念 本科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以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和工程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三层次培养体系,构建建能学科“双创融合、校企联动、科研训练、技术开发”四个教学实践平台,提升本科生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五个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水暖电综合能力,形成建能专业“融合创新创业、产学研结合、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人才培养特色。 4、本专业的学科建设 2009年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1年我校取得土木一级学科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硕士导师6名,目前已培养和在读硕士研究生15名。为了获得安全健康及可持续的建筑室内环境,本学科围绕绿色建筑、新能源应用、智能建筑等技术及其相关设备制造业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目前在工业与地下建筑通风空调、新能源利用与开发、室内外空气品质、节能减排技术与材料等方面形成稳定的学科特色。 5、本专业培养条件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拥有一支数量适中,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15名教师,包括1名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1名实验师,硕士生导师6人,拥有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专业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本系历来注重教学工作,近年来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项,省级教科规划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竞赛获奖2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人,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 结合学校和学院传统优势学科,目前在绿色建筑、室内外空气品质、新能源利用与开发、节能减排技术与材料等方面形成专业学科特色,承担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多项,科研经费 200 余万元。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其中 SCI 、 EI 和 ISTP 收录 20 余篇。 本专业实验室具备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具有室内空气品质分析、新能源应用、通风空调、流动与制冷、建筑节能、系统模拟仿真、热质交换、等多个实验分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0余个。实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功能除用于实验教学外,还能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教师纵横向课题研究、研究生培养等提供高水平研究平台。 6、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 本科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开展了重点课程、特色基地、教材编写等质量项目建设,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和创新创业等实践平台,近年来,建能专业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批2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十三五”教科规划项目,特色教材2部,学生竞赛获奖有国家、省级奖励20余项,校级15项,科技制作发明15项并授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项。 7、本专业的应用领域及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任务是创造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建筑环境和满足生产与科学研究要求的工艺环境,同时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电力、燃气等常规能源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健康、能源、环境已成为倍受人类关注的三大主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这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加大了对建筑环境控制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我国节能减排急需专业,就业前景良好,每年专业就业率在学院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