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上海
10230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上海市
本科综合类公办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代码:
080405
学历层次:
本科
修学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专业介绍

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在原上海工业大学金相专业、铸造专业和压力加工专业的基础上整合而成,拥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各级人才的培养。本专业长期以来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发挥上海作为我国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理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精心打造具有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企业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求真务实地培养和输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层次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近年来先后经过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立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第二期和第三期卓有成效的持续建设,在加强本科生综合实践、实训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围绕“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师型技术人才为基础,注重培育拔尖的研究型人才”的本科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完善专业建设与教学体系的改革,加强本科生综合实践、实训以及创新能力,在课程建设、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学科自身的鲜明特色。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若干方面:

1)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拥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研究员占总人数55%,副教授/副研究员占总人数33%。年龄在55岁以下的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有多名来自国外知名大学学成回国的教师,目前具有出国交流、进修或留学背景的专职教师比例为100%。本专业还特别注重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引进了有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同时,通过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使工程实践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

2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师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特别注重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提升科研整体实力。通过多年的积累,在科研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由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师组成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团队,十多年来始终牢牢抓住先进金属材料学科在上海市重点发展的钢铁和汽车行业中的合作优势,结合企业的重大需求,紧跟国际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沿,通过同国内一流的企业的全面合作,形成了一支国内高校及钢铁行业有影响的学术团队,在该方向上的科研能力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与钢铁业、汽车业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形成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大生产的模式,多年的合作模式已成为深受钢铁、汽车企业信任的产品、工艺及应用研究的基地。

3)依托学科的优势和科研整体实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了多样化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本专业依托学科的优势和科研整体实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了多样化的产学研实习基地。通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建成多样化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如:A.冶炼、加工和性能的实践平台;B.金属材料计算机模拟综合平台;C.优秀学生的创新实验基地;D.校企合作基地。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如与上海汽车集团总公司联合成立了“上海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和“汽车用钢研究所”,“上汽-上大模具钢热处理中试基地”。已与宝钢、上海电气集团等多家单位签署多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本专业的科研优势和产学研特色,我们还安排了一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在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上大热信热处理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

4)深化建设学科主干课程,建立了金属材料工程主干课程网络系列平台。为满足上海大学学分制、选课制和短学期制的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学、扩大教学范围,变传统的刚性教学时间为柔性教学时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深化建设学科主干课程,倾力打造、完善了《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凝固过程与组织控制》、《固态相变》、《塑性成型原理》、《失效分析》、《材料表征技术》、《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材料科学新进展》等9门主干课程的网络系列课程。2005年“材料工程网络系列课程”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2007年“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网络课程”又获得了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资助。2008年和2010年“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先后获得了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资助和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

5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采用内外互动和校企互动,以科研带教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等方式不断完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与国内外名校的定期交流,请进来、走出去,保持内外互动的机制,在不断加强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的同时,经常性地开展与国际知名大学相关学科在科研、本科教学以及人员培养等方面的研讨。同时,采取校企互动,以科研带动教学,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宝钢、上海汇众汽车等大型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首席技术专家为本科生授课,专家讲授的内容包括《汽车板的研究与开发》、《高品质特殊钢》及《汽车用先进铝合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等。通过专家的介绍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技术现状和未来的技术需求,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且扩充了教学的信息量和多样性。

6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产、学、研的优势,精心打造具有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企业优势互补的本科教学模式,为求真务实地培养和输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下,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产、学、研”的优势,精心打造具有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企业优势互补的本科教学模式。近年来,本科生发表论文48篇,其中EI收入28篇。申请专利5项,完成上海大学材料加工工程本科生研究计划21项,获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其中“塑料模具钢表面抛光性能光学评定系统的开发”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和上海市“挑战杯”一等奖。2010年和2011年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永冠杯”铸造工艺大赛的4个三等奖和2个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