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和四要素

文/初夏

一、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和四要素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计算公式: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溶剂)

3、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衡址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只有以上四个要素都体现出来了,溶解度的概念和应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没有意义,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4、溶解度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二、溶解度的相关例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 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有过剩溶质存在于其中的溶液,一定是这种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D. 20℃时100g水里溶解了30g$KNO_3$,所以$KNO_3$的溶解度是30g

答案:C
解析:A中没有指明温度,B中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中没有指明是否饱和。

小编推荐

1.高考钢琴艺考要素 打下坚实基础

2.表演系艺考的关键要素 不可忽视

3.生物的特征有哪些 定义是什么

4.连词成句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三要素口诀是什么

5.勾股计算公式 勾股定理的定义

6.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公式 正态分布的定义是什么

7.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 定义是什么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三要素是什么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高三数学一对一补课有用吗 哪些学生适合一对一

25-01-09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 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

24-12-03

高三数学20分怎么补 学习方法有哪些

24-11-30

高三数学怎么快速提高成绩 有什么技巧

24-11-22

高三数学零基础怎么补救 学习技巧有哪些

24-11-18

高二数学不好怎么补救 有哪些学习方法

24-11-18

高中数学成绩太差怎么办 怎么提高成绩

24-11-18

高中数学提分技巧 如何提高成绩

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