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候,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管仲与齐桓公作文素材3篇,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9月12日(鲁僖公十七年十月乙亥)病死 。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人托名。
管仲挚友——鲍叔牙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向齐桓公举荐自己的挚友管仲。他与管仲的交情为历代史家所称颂,有成语“管鲍之交”。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大难不死逃回齐国即位后,面临的却是一个齐襄公留下的烂摊子,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连年征战,大国兼并小国。齐国国力急剧衰退,社会动乱不断,而且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犬戎的威胁,面临着被强国吞并的危机,形势可谓万分紧急。
齐桓公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国君,他本来想让鲍叔牙为国相,但是鲍叔牙深知自己能力不够,他推荐自己的好友管仲,虽然管仲曾经险些害死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为了复国大计,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命人用计从鲁国接回了管仲,并且让管仲为国相,放手让管仲着手进行改革。
果然管仲不负众望,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走上强盛之路,齐桓公也登上了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可谓功不可没。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立德、立言、立功的伟人。他被尊称为管子,他的学说被集结为《管子》一书,成为春秋众多流派之一,他还把他的治国理论运用在治国理政上并且大获全胜,他被成为中国第一名相,同时代的孔子周游历国却始终不得志,因此非常羡慕管仲。管仲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从后世影响深远,管仲被称为“圣人之师”,“华夏第一人”,他的思想是深刻而务实的,即便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