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博览群书比精读深读更重要,可以帮助人才更加全面的发展。下面是以博览群书为主题的作文素材,供大家摘抄积累。
1、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然而,他家很穷,没有钱买书。王充把市场上的书店当作书房,每天在书房里孜孜不倦地学习。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王充每天都早早地来到书店,拿起他想看的书。他一打开书,似乎忘记了一切,点头微笑,皱着眉头。在这家书店看完书后,他去另一家书店看书。这些年来,他几乎把市场上书店里的书都看了一遍,积累了不少知识。后来,王充用30多年时间完成了《论衡》这部巨著。
2、唐如勋生于明代。他小时候既聪明又可爱。从那时起,当他5岁的时候,他失去了光明的世界。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美丽的风景,朋友和亲戚脸上的笑容。他很痛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无光的日子,开始积极面对生活。
兄弟俩上课的时候,唐如勋都会认真听讲,认真记住。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经常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有时候,文字太长了,连耳边说的话都记不住了,只好向古人学习,用节子记东西。他也爱上了诗歌,因为他不用眼睛就能欣赏到意境。经过不懈努力,唐如勋终于成为明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各位同学、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认为,读书之道,博览胜专精。
清朝著名学者袁枚曾说,学问之道,经史犹如厅堂正寝,诸子恰似书舍花园;而读书,正如厅堂正寝用于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他力主博览群书,力避偏废。而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可是,世易时移,古之书稀少可贵,而今书籍则汗牛充栋,知识大爆炸,读书如再精于一类、专于一隅,何时才能快意畅游知识的海洋?
所以,借鉴、学习袁枚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不无裨益;由此可见,读书之道,博览胜专精。
古人云:“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博览”的重要性;鲁迅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说的也是“博览”的重要性;秦牧也曾强调,写文章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小溪、小涧的溪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度作为它的基座,说的还是“博览“的重要性;同理可证,读书也须从博览开始。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唯有博览,才是它们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有博览,才能从书中饮其甘霖琼浆、尝其佳肴鲜羹,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得到增补。只有博览,我们才能靠近知识、接受熏陶,丰富阅历,提升我们的智力。只有博览,我们才能渐识逻辑、认清真理,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只有博览,我们才能畅游古今、继往开来,厚积薄发,成就美好未来。
所以,读书方法虽有博览和精专之分,但博览胜精专。
精专读法固然重要,但是多要求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琢细磨的研读,达到理解的程度。恰如板桥所言“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耗时巨大,颇费心力,在知识的获取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如今时代快速发展,知识更新迭代周期骤减,读书大多数时候当以博览为主。尤其是我们中学生正处在求学时期,时间有限,而需要掌握的知识又很多,整天在题海中遨游,读书的时间本来就不充裕,但是又需要去大量阅读,所以,此时此地,博览是首选。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读书之道,博览胜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