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要背诵下来。本文总结了从秦汉到明清的历史,不同时期中共重要会议,一战二战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下面是黑边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点击查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1.不同时期中共重要会议:
(1)1921年中共一大: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为奋斗目标,坚持以革命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2)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4)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思想.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6)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7)1935年底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8)1937年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9) 1938年持久战理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战发展的正确道路.
(10)1942年整风运动:中共开展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倾和右倾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1)1945年春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2)1949年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13)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14)”文化大革命”后,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5)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16)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7)1982年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8)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还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1997年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2)2002年的十六大确定的考点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确立党的三集体的会议分别是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3.实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分别是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4.纠正党内的错误的会议分别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5. ①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
②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
③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主刀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
6.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8.标志着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是三大战役。
9.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1949年中共“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1.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在1964年中共三届人大。
1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3.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是刘少奇案
14.198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行政复议法》。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
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
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1919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9-1921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
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理论)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1949-1956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1966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成绩为主。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演变成十年文革。
(3)1966-1976年的文革内乱时期,注意同极左斗争的内容。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49--1956)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1948-1956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高考历史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理清1956-1999年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和联系。(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共东欧暴露问题→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八大内容正确→处理内部矛盾,中共开始整风→少数攻击领导→掀起反右斗争→形势估计严重→斗争严重扩大→八大二次路线→修改主矛结论,多快好省路线→全面左倾"跃进"→人民公社展开→全民大炼钢铁→左倾错误泛滥。
经济严重失调→庐山会议纠左→彭黄张周"联盟",打成反党集团→阶斗引入党内,从此后患无穷,纠左转为反右,民主集中破坏→人祸天灾苏逼,造成严重困难→召开七千大会,确定八字方针→指导思想仍左。
阶斗理论发展→海瑞只是炮引,开始两个通知→红卫兵席卷全国,造反派全国夺权→老将帅二月抗争,刘少奇含冤去世→林彪阴谋篡权,摔死温都尔汗→总理着手调整,江青批林批孔→主席总理病重,小平全面整顿,实为系统纠左,国民经济回升→批邓右倾反案,全国重又混乱→总理与世长辞,引发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小帮,全国人民欢心→两个凡是阻挠,工作徘徊不前→真理标准讨论,冲破思想禁区→实事求是路线,战胜教条主义→召开三中全会。
伟大历史转折→转移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平反冤假错案,全会功绩永存→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空前丰收→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全面对外开放,多种经济共举→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提高→中共十三大会,确立一心两点,初级阶段国情,三步实现战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前进航向→中共十四大会,市场经济理论。→征程颇多艰险,高举小平理论。)
2、熟练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40多年中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对"左"的抵制。新时期成功的探索。启示。
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国内外),内容,方针的落实情况和原因。
4、比较七千人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纠正错误的背景,内容和最大的不同点。(全局性和根本性。)
5、1958-1960和1966-1976我党两次严重左倾在两个问题上的体现。
6、注意1949-1999年五十年以来国民经济建设的起伏波动的原因。(好的年份是:1952,1957,1965,1973,1975,1992,1996等。差的年份如58-61,66-68,74,76,77-79,98-99等。)(主要是和政治的关系。98,99原因较多。)谈谈启示。
7、必须记忆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经济,科技成就的具体细节。
8、建国以来外交工作的曲折历程。(四段:分为好开端-困难时期-突破---大提高。用史实说明,并注意和清政府,中华民国的外交地位比较。)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来源,其丰富内容。思考它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致性。是“扬弃”。
10、联系三农问题,注意建国以来在农村工作上的得与失。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著名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推翻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推翻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赤裸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黑边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怎么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
2017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中国一汽的发展历史
长春伪满皇宫的历史文化意义
西安古城墙的历史
5.2025高考最低多少分能考上河南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