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之路。”我时常想到这句话,它似乎在告诉我: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它必定与别人的不同。所以,即使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也没有必要非去求同,特别是为了求同而去求同。每一个人和每一条值得尊重的人生之路构成了这个世界真实的内容。这世界因此更丰富、更斑斓、更迷人。可是为什么,我们在18岁青春万岁的年纪要选择将一条路重走一遍,甚至不止一遍,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去选择把同样的路——复读之路,重走一遍呢?
一、“没考上名牌大学,不复读,怎么办?”
这类学生多数是学习的宠儿,目标明确,就是要去名校,读好专业,一旦失利,宁可复读。我相信这其中真正没学可上的是少数,多数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必须重新冲刺直至如愿以偿。对这种精神我佩服,但对这种选择我惋惜,因为他们是以青春做筹码去赌未来。在这里我不愿怀疑这未来的美好,我怀疑的是他们又把自己关在墙上写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教室里挥汗如雨的意义。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为什么一定要在高考中至高至上呢?有青春作伴,只要一直在路上,就有机会弥补前面的遗憾。
二、“没考上本科,就等于没上大学。”
我认识一个男孩子,成绩不好,在考试上找不到自信,但孩子人很机灵,善于与人打交道,动手能力也强,喜欢鼓捣小电器。高考那年他可以读高职,既能学到一技之长也可以早一点融入社会,是一个特别合适的出路。可是孩子的父母死活不同意,认为上不了本科就等于没读大学,连个大学生都不是,怎么都矮人一等,逼着孩子复读。儿子也听话,知道自己没给爹妈长脸,咬着牙又念了一年,将将考了个三本,学了财会专业。父母把积蓄都拿了出来,供儿子念这个大学。孩子的兴趣不在这,四年啊,看着他就这么熬着,别人都跟着累心。可是孩子父母心里踏实,觉得好赖也是个本科,是大学。
每每看到这样的复读生我都会想:如果他幸运,若干年后还是会走到自己喜欢的家电维修上来,可能就是一个小个体户,有个小柜台,忙活得脖子汗流,虽绕点弯路,也算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如果不幸,他可能一直奔波、追逐在一次次求同的路上,同样汗流浃背,但永远没有跑在自己的跑道上。
记得有一次读一篇文章,说一个外国老太太有几个儿子,有开卡车的,也有大学教授。母亲总是像介绍教授一样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当卡车司机的儿子,周围的邻居和这位母亲一样平等地看待他们。不知故事是否确实,但我坚信这才是正常社会应该有的价值观。卡车司机和大学教授的人生同样值得尊重。母亲和邻居让孩子们找到了自我,从而也就找到了他们的人生幸福。
1有强烈复读愿望的考生
这类考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今年的高考成绩不符合预期。他们愿意通过复读进一步改变自己的人生而做出选择。这类考生进入高考复读班后一般都会埋头苦读,第二年考试时,多数人都能够考入较为理想的大学。
2高考明显失误的考生
这类考生平时学习成绩比较稳定,成绩优异,而在高考中由于种种原因明显失误。这种失误不是学习实力本身有问题,而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这类考生只要总结经验教训,把握考试技巧,第二年一定会比第一年考得好。
3肯吃苦的考生
高考复读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体力上、心理上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有的考生就有一股犟劲儿,有执着的精神。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肯吃苦,肯下功夫,敢于坚持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