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院校一般填录取分数高一些的冲一冲,往后可以按照院校今年可能的录取分数梯次降序填写志愿。填平行志愿时,倒数最后的2所院校一定要作为保底学校。
首先,我们应该把握冲击好学校的机会。既然给了我们这么多选择,我们就多填写一些理想的学校/专业。由于往年经验不多,捡漏好学校的机会就比较多。一般来说,“冲”的学校比例可以在30%左右,甚至可以提高到40%-50%。
其次,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和自己水平相当、报考把握性比较大的学校/专业上。这一部分填报比例至少要在40%以上,并且兼顾省内院校与省外院校、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普通招生与中外合作,同时还要把你更想去的(而不是去年分数更高的)放在前面,毕竟喜欢才是值得。
最后,保底志愿不能低于总填报数的10%,而且至少要放5-6个省内院校的专业。省内院校和专业招生计划数多,历年的分数波动很小,分数相对容易预测。因此考生可以选择比自己分数低30-50分的省内院校/专业,放在志愿填报方案的最后。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保底志愿是为了应对掉档,使方案更安全,所以一定要保证保底志愿在方案中的比例,切勿存在侥幸心理。
在选择志愿时,考生要参考两个重要指标:排名和线差。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高考考生分数分布》,查到自己在全市的排名。全市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随之公布。考生可与相应高校往年录取考生的排名和线差进行比对,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报考该院校。
评价院校时,考生要重点参考录取人数较集中的分数段,以此来计算排名或线差,切忌以院校录取最低分线差作为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