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省份在高考分数公布后就开始了第一批的志愿填报,由于批次不同,不同的院校和专业的报考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最晚的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在8月上旬。
1.考生投档。考生正式选择院校与专业,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或是调剂到其他院校,或是将考生档案继续“下发”。相关部门结合考生选择以及高校具体标准,将符合情况的电子档案发给高校,让高校进行录取。
2.高校阅档。相关部门发送给各个高校后,便由高校工作人员阅档,看考生的志愿选择、考试成绩、排名位次、身体情况等内容进行选择。
符合条件的考生被录取,服从调剂的考生,被分到其他专业,不服从调剂的学生只能“滑档”。高校阅档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出报考人数中的“优秀考生”,按照分数进行选择。
3.高校预录取。高校阅读考生电子档案后,进行“预录取”后,将信息返还给相关部门,由他们进行检查复核。有问题继续更正选择,没有问题录取工作结束,学校确定录取名单。
4.确定名单寄送通知书。预录取工作结束后,相关部门会确定录取名单,随后盖章发给学校。名单上的学生,会被学校录取,随后学校会按照要求,寄送“独具特色”的通知书。
首先考生可以根据位次换算法确定自己要报考的大学,确定好大学目标。不过每一年考生的人数、试题的难度以及高校招生计划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都会有所波动,但是排名基本上来说相对比较稳定,所以考生最好是采用排名法对自身报考的院校进行定位。
第二,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方向做一个具体的了解。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要相信只有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有动力去学习,所以选专业一定要遵从内心的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
第三,要学会稳定目标,可以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初选院校,一般可以从自己分数的上20分,下30分区间内进行院校选择。这样可以更加的稳妥,确保心中有数。
第四,学校顺序的确定不一定是冲稳保,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意向,录取的可能做最优化的设定,尽可能把自己最满意的大学往前排。不要盲目的“冲一冲”,避免滑档,也不要过分的”保一保“避免高分低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