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中垂直结构的意义是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条件。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深刻的生态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重要的形态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又可称为形态结构。
多层次结构的群落中,各层次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各层中植物种类的生态习性也是不同的。如以一个郁闭森林群落来说,最高的那一层既是接触外界大气候变化的“作用面”,又因其遮蔽阳光强烈照射,而保持林内温度和湿度不致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一层在创造群落内特殊的小气候环境中起着主要作用,它是群落的主要层。
植物群落中,有一些植物,如藤本植物和附、寄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于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称为层间植物。随着水、热、光条件愈加丰富,层间植物发育愈加繁茂。粗大木质的藤木植物是热带雨林特征之一。附生植物更是多种多样。层间植物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生长发育,而不是普遍于所有群落之中,但它们也是群落结构的一部分。
地下(根系)的成层现象和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地上部分是相应的。一般在森林群落中,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最浅层,灌木及小树根系分布较深,乔木的根系则深入到地下更深处。地下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主要围绕着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而实现。
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中,往往栖息着一些不同程度上可作为各层特征的动物。在群落中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有7种昆虫分布在不同垂直高度上,每一物种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之内。一般说来,群落的垂直分层越多,动物种类也越多。陆地群落中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往往是植被层次发育程度的函数。
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分层现象,包括陆地和水生群落。陆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又可分地上分层和地下分层。
(1)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吸收了大部分光辐射,往下光照强度渐减。
(2)植物群落的地下成层性是由不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达到的深度不同而形成的。主要决定于土壤的水分、温度和肥力等因素。
(3)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4)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因为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