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巨大,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唐朝前进的方向。战乱发生在大唐帝国统治的核心区域,双方近百万大军在这里混战,短时间内造成了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安史之乱是唐朝玄宗末年到代宗初年期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夺权内战,因为是以他们两人为主发动的叛乱,所以就用他俩的姓命名了此次事件。
安禄山,字轧荦山,唐朝的将领、叛臣、藩镇。安禄山在开元初年到幽州,成为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因屡建功勋被升迁至营州都督。天宝年间,被封为东平郡王。天宝十四载,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安史之乱。后自立为帝,建伪燕政权,年号圣武。在至德二年,被宦官李猪儿杀害。
史思明,字崒干,唐朝叛臣,安史之乱发起人之一。在天宝初年,因屡建战功,被授平卢军知事,后辅佐安禄山讨伐奚和契丹。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和安禄山一起反叛。乾元二年,杀害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成为大燕皇帝。在唐肃宗上元二年,被儿子史朝义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