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同频的妈妈聊天,她说她姑娘问了她一个奇怪的问题,我把耳朵凑近,可能是比较隐秘的问题吧,我想。被她用手戳了下,你想什么呢?姑娘问我:你们老是说我好棒好棒,我哪里棒啊。
我们喜欢称赞孩子,当他学会了喊妈妈,当他学会了走路,当他第一次自己吃饭...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
可是你知道孩子听了会怎么想吗?孩子觉得他学会了喊妈妈,被称赞说很棒,那他整个人都很棒,一旦你批评他弄乱了你的文件,他会想,前一秒妈妈还说我棒的,为什么现在变脸这么快?
孩子会疑惑,在疑惑中孩子不知所措,为了你的那句:真棒!他有可能战战兢兢。也有可能,变脸次数过多,孩子疲乏了。我不要好棒了,我要做我自己,然后家庭战争愈演愈烈,你会觉得你家孩子前世就是头顽皮的熊。
停止说:你真棒!
那么我们该如何伸出我们的大拇指,该如何称赞我们的孩子?
如下几点甚是重要。
第一, 深入孩子的生活细节,你才能知道他哪些方面是真正该去赞赏的。
我经常回到家里就会被孩子的新鲜词汇给雷到,他喜欢看螺丝钉,里面有很多专业性词汇,有天孩子问我:妈妈你知道马桶吃了那么多大便,为什么他嘴巴不臭吗?我...
他说是因为虹吸结构,有干净的水堵住了马桶的喉咙,臭味就上不来了。被他这么一描述,还真像那么回事,马桶的大嘴巴不就是吃便便的吗?喉咙被水堵住了臭味就上不来了嘛,一个大人都知道的问题,孩子却用他自己最能理解的、最生动可爱的语言描述了出来。我夸他说:你懂得真多。
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看了螺丝钉。我提出要和他一起看,他很高兴陪我又看了一遍,后来我也在螺丝钉里面学了好多知识,而且回想起来,我那天应该换个词汇称赞他的,那应该是:你想象力真丰富或者描述很生动形象。因为动画里说得很专业。
第二, 描述性、具体化地称赞孩子。
在公园里,孩子常常醉心于一棵小草,一片花瓣。大人觉得没啥好看的,孩子却充满好奇,不断地发问,为什么小草是绿色,花儿是红色、白色...
这时候不要不耐烦,蹲下来,称赞孩子一句:你观察得真的很仔细;或者你学会了比较事物颜色的不同,真的让我很惊喜...然后试着和孩子一起寻找他需要的答案。
第三, 多赞孩子的努力,少赞孩子的能力。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德韦克,针对人的不同成就动机,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能力都有不同评价,有的人认为能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可控、可增长的品质,即持有的是能力增长观;另一些人则认为能力是一种固定的、不可控的特质,即持有的是能力实体观。
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把对任务的掌握和自身能力的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学习目标定向;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关心的是如何获得高成就,以证明自己的能力,避免低能的评价,是一种成绩目标定向。
当孩子考了100分,你会怎么称赞孩子?
是:孩子,你真棒,考了100分,满分呢,你真了不起。
还是:孩子,我记得你上次考了98分,这次你居然又进步了,你肯定又仔细了些,对吗?我真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
第一种,会让孩子更看重分数,100分就是他的目标。
而第二种,会让孩子觉得,原来我一直可以进步下去,100分不算什么,最主要是要更认真些,努力些。
那么在第二种称赞下长大的孩子会更谦逊,不容易陷入攀比的怪圈,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四, 多赞事实,不赞人格。
就如批评一个人,别批评他的人格,而就事论事一样。
反观我们生活中很多人吵架都是一点鸡毛蒜皮会吵成流血事件,往往就是吵着吵着就开始骂爹骂娘,诋毁对方的人格和品行。到最后事情没解决,还惹出更大的事。
其实称赞也是一样,一旦一个孩子,被贴满了美好人格的标签,有可能他会自大,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也有可能他生怕破坏自己的美好形象,会变得缩手缩脚,不敢放开自己。
相信很多家长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你的关注点在哪,孩子的成长点就在哪。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多在这些事件中去称赞他,正面强化的力量会推动着他朝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用对方式大胆称赞孩子,让孩子在称赞中找到自信,用称赞巧妙地去引导孩子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