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告别历史舞台,“强基计划”成为36所“一流大学”的招生改革新方案。“强基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有着其背后深远的立意和价值。那么强基计划面试考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强基计划中的面试中会较多的问到生涯规划类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北大?为什么第一志愿报考哲学?你毕业以后想做什么?
回答此类生涯规划类问题,至少要包含热爱、擅长、市场前景中的两个点。回答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面试中是否会被问到专业问题,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对于此类的入门面试,教授们的专业问题仅仅会是点到为止。“你是怎样看待计算机这个专业的?外语专业对你而言是什么?你看过哪些和这个专业相关的书?……”
教授们在面试中关心的是对面的这个学生是否有对这个专业的热情,以及对这个专业偏差不是特别大的一个认识。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能说出一两个亮点。如果平时没有准备,在面试前一定要突击。能够进入强基面试的同学都是有超强学习能力的,要相信自己。
在强基面试中需要注意的是,强基计划原则上本科阶段不允许换专业,研究生阶段也是定向培养,侧重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前沿领域研究。所以在面试环节会过滤掉抱有“我想先读这个专业看看,然后去尝试其它方向”想法的考生。
结构化面试
从自主招生的历史考试来看,其中最多的应该是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是指测试者的面试题目、程序(如面试指导语、面试时间、面试问题的呈现顺序)、评分标准等,按统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的面试。
1、一般流程
进入候考室——根据面试题准备——进入面试室——根据指导语答题——答题结束离开考场。(半结构化指的是会依据考生)
2、人员构成
人员构成:一对多,一般是1位考生,面对5位评委,外加1位记分员或计时
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一般不提问,或固定式的提问(半结构化面试)
当然,如果只是一轮面试的话,会被批评有失公允,所以高校往往会采取多轮面试。典型大学像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面试一共要采取五轮面试,五个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学术工作的教授与考生进行各15分钟的交流沟通。然后会依据这五位老师的单独给分,综合评价出最终结果分数来决定是否录取考生。 近几年高校渐渐流行起来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相比较结构化面试难度更高,内容更为丰富。
无小组领导讨论
无小组领导讨论,又称“群体”面试,考官公布面试题后,由小组成员(一般为5-8人)自行组织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受测者应坐的位置,让受测者自行安排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