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的省份在2010年前就已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了。以前是考生先参加高考,根据估算出来的分数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大约到了2010年,一些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
1、要确定范围。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即使是“211工程”院校也有近百所,考生们应把范围由大到小,由面到点进行圈定。
2、把圈定的学校分出批次。如第一批是哪几所,第二批是哪几所。
3、要深入了解这几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特色,国内国际影响、招生章程等。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收费情况,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师生比例、考研比例、就业情况、就学环境、录取政策、招不招非第一志愿考生、招收计划数、分数级差是多少等。有些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进一步咨询。
我国最早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的省份在2010年前就已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了。我国对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各省份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知分填报志愿,还是估分或考前填报志愿。
第一,考前填报志愿。90年代之前高考的考生,比如说我,我们参加高考的时候就是采用的是考前填报志愿。这种填报具有很大偶然性。不确定因素太多。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的同学平时成绩不怎么样,于是一批就没填,或者瞎填。而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却一志愿因为没有填而只能二批、三批了;
第二,估分填报志愿。估分填报志愿相对来讲就合理一些,因为估分,特别是理科,一般差别不会很大。我记得我层级估分的时候差别就是10分(虽然我们不是估分填报志愿)。估分能够比较实际的根据考试情况,填报志愿。
第三,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这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大家不仅知道自己的分数,而且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名,这样的话,可以根据招生计划的人数,确定自己报考的学校,这种稳定性就会越来愈好。而且,对于填报失误性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