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北大团队发表癌症治疗重大发现!北大团队在Nature发表文章,首次报道了肝癌“免疫微环境”的5种亚型。揭示了部分中性粒细胞,在癌症免疫中的负面作用,为癌症治疗带来新希望。这次北大团队发表癌症治疗的重大发现,也为今后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不仅是对肝癌,对所有的癌症来说,都很有意义。
北大团队重大发现 癌症治疗新希望
2022年11月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紧密合作,在Nature发表了题为“Liver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subtypes and neutrophil heterogeneit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在单细胞精度定义了肝癌的五种免疫微环境亚型(TIMELASER),探究了其细胞组成、空间分布、基因组特征和趋化因子受体-配体网络,首次全面揭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的异质性,发现并验证CCL4+、PD-L1+ TAN两个关键亚群的促肿瘤机制,最终通过构建小鼠肝癌模型,从In vitro,Ex vivo,In vivo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地证明靶向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有望形成新的肝癌免疫治疗方案,这些成果为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了关键信息。
本次研究的另一大创新处在于,课题组在数据分析与动物验证方面结合得非常好。张宁介绍文章受到了学术界很多关注:“我们把医疗出来的病例进行数据分析之后,还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动物实验的匹配达成了非常好的契合。”这更加强有力地说明了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根据实验得出的确凿数据,团队提出,中性粒细胞可以是肝癌甚至是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靶点。这就为了今后肝癌乃至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入口,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突破,关于肝癌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方法。
附:薛瑞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启明(北京大学BIOPIC)、曹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孔瑞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向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张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中心)、张泽民(北京大学BIOPIC)和朱继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学中心等多项国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资助。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3.2024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重庆录取分数线 各专业分数及位次
5.2024年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各省最低分数线及位次
7.2024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在贵州录取分数线 各专业分数及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