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男生36℃天穿40斤甲胄去报到坦言自己感觉非常好,仿佛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近日,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大一男生以一种惊艳的方式亮相,兑现了他之前在网上做出的承诺。当天,气温高达36℃,然而这位男生却顶着酷热的天气,身穿整整40斤的甲胄出现在了报到现场。
9月6日,重庆,为兑现之前在网上的一个诺言,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大一男生报到当天顶着36℃的气温,身穿40斤甲胄震撼亮相,事后坦言: 当了半天显眼包,感觉很好!
这位大一男生是来自江苏扬州。他在暑期收到西南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非常开心。他就想着用怎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他热爱传统的文化,并且对它有着由衷的热爱。于是,这位男生就在网上发布了一段穿着甲胄的视频。并且宣告自己在报到的时候一定会穿着甲胄。这段视频在网上获得了3万多赞和24万次播放。
甲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保家卫国的象征。而他所佩戴的面具是天王面具,代表着惩恶扬善和镇压邪恶。他这样穿戴,就是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弘扬正义的理想。
她的父母和外婆,对于他的这个选择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并且希望它能够坚持自己所坚持的,热爱自己所热爱的。也正是因为热爱,因为承诺,他才能在那样的高温之下,全副武装地行走在校园,坚持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甲胄,防护性兵器,或称盔甲,披甲戴盔,还指战争。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的打击。
甲,又称介或函,其形似衣,用以防护人体。据说是夏朝少康之子抒和东夷作战时发明;另一种说法是蚩尤发明的。
胄,又叫盔,秦汉以后称为兜鍪,其形似帽,用以防护人的头部。盔的发明始于黄帝时。
甲胄的历史: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甲胄实物来自商代,商代是中国继“夏”之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二个奴隶社会时期。东周至秦汉之际,由于战争频繁酷烈且规模增大,穿着甲胄的重装部队在各国部队中的比例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