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
南朝:420年—589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方建立的四个王朝的统称,共传24帝,历170年,有南朝宋(刘宋)、南朝齐、南朝梁和南朝陈四朝。
北朝:386年—58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被称为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这个时代常年的战乱让人民已经无暇地去关注战乱,底层人民这个时候形成了一个安于现状,他们把更多的追求放到享受人生上。
南北朝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
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