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临近,各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3年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精神,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方案、贡献力量。同时,也用事实向世界表明,中国无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唱“独角戏”,而是希望以开放合作的理念,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首先,“一带一路”是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旨在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因此,这是一项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在3年来的实践中,中国没有唱独角戏,也不搞一言堂,而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由沿线国家共同推动,共同受益。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匈塞铁路、雅万高铁陆续开工,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启动,一张连接欧亚大陆的陆、海、空交通网呼之欲出;穿梭在欧亚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大动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畅通带来可靠高效的运力保障;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大大促进沿线各国的资金融通;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项目更是带动了“一带一路”上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此外,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些都为沿线各国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其三,“一带一路”为世界描摹出一幅共同发展的路线图。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成为提振世界经济信心、促进全球发展的动力源之一。如今,“一带一路”建设涉及领域正在不断延伸,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世界各国间的产能合作、互联互通,更在于构建一个全球化、开放型、包容性的全球发展体系。因此,“一带一路”非但不是中国的“独角戏”,其作为“中国方案”的价值,更是超出传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范畴,具备了全球意义。它推动构建开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已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沿线各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之间的合作也遍地开花。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热情不减,成绩也与日俱增。而在即将开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也会有来自110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参与论坛。
这些事实表明,“一带一路”虽是中国首倡,却重在世界共享。它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也是一条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未来的世界发展中,“一带一路”建设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增添动能,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打造成造福全球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