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晚上9:30,写不完的作业也不用做了”……日前,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的教育教学新规,在家长群体中引发讨论。按照这份最新举措,学校要求,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课题,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校方称,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孩子们获得充足的休息。
“超过晚上9:30,写不完的作业也不用做了”……日前,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的教育教学新规,在家长群体中引发讨论。
尽管引发争议,但广西南宁这所小学的初衷是好的,最起码它在探索为孩子减负的道路上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根据学校布置的新规,每晚9:30后,学生要停下作业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的举措充分彰显了学校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包容。
不过,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小。例如,有的孩子自律性差,写作业拖沓,恐怕到了截止时间,作业还没写多少;也有的孩子可能会钻规定的空子,写作业故意“磨洋工”,拖到时间就“收兵撤队”,结果政策的善意就被扭曲成了“纵容”。这样一来,作业熔断机制很有可能会加速孩子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
再者,家长的态度也非常重要。有的家长心疼孩子,对孩子管理宽容,可能会执行学校的制度。但有的家长对孩子严厉,在孩子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其也未必就准时让孩子睡觉。这里面还有一层隐忧,如今的孩子们不仅叛逆,而且自主性也很强,都很有主见,他可能会拿着这个规定和家长争辩,这也会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来源。
还有,各任课老师作为布置作业的“源头”,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是否考虑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承受能力,做到适可、适度,让孩子们量力而行?倘若老师留作业不管三七二十一,宛如开闸放水,恣肆汪洋,那即使作业熔断机制再人性,也只是个空架子。
据了解,作业熔断机制并非在南宁首次提出。2021年9月,安徽阜阳清河小学实施作业“超时熔断制度”;2023年2月,江苏常州市博爱小学发布通知,宣布新学期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 虽然从时间间隔来看,作业熔断机制已在国内不少学校推行了至少3年,但实施效果如何呢,还有待继续观察。
作业熔断机制,作为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一个保护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协同工程。学校需要仔细把握学生的学业考核量,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家长也应对学校的制度给予理解和配合;而孩子也要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不拖沓、不贪玩。只有相关方共同努力,才能盘活作业熔断机制,避免其“熔而不断”,实现孩子们的学业减负,助力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