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人物】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宏春、刘建民:不久前,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并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房山蓝天救援队出动人员开展紧急救援,安全转移受困群众1871人。王宏春、刘建民两名队员在抢险救灾中被急流冲走、不幸牺牲,其事迹感动无数人。
1.文建明
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他扎根农村31年,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6年,始终牢记"带着真情与群众交朋友",被百姓誉为“治乱书记”、“灭火队长”;他公而忘私、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做过20多次手术,依然工作在一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营山的焦裕禄”。
2.孙笔干
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战火中,这个老人不知疲倦为祖国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3.牛玉儒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祖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4.莫振高
莫振高,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万里“化缘”路圆了1.8万贫困学子大学梦。爱是教育的灵魂,他将一生所爱化作不倒的脊梁托起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将毕生心血化作不灭明烛点亮了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之路。
5.邓迎香
邓迎香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敢闯敢干、艰苦奋斗,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她凿碎了千百年来贫困的封锁,凿开了通往富裕的新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力量,找到了一个身边“两学一做”的鲜活榜样。
6.吴文俊
而立之年负笈海外,引发拓扑学的“地震”,“吴公式”为现代数学武器库再添神兵;花甲之年躬耕中土,他开拓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吴方法”为人工智能走出低谷点燃了指路明灯。吴文俊用98载光阴,书写了享誉世界的中国数学家传奇。
7.李浩
李浩,作为空军新型作战力量的探索者。一直以来,李浩在人民空军无人机事业的发展上没有半点停歇,他的飞行航迹也在不断延伸,以自身行为诠释着忠诚、超越、担当、奉献的精神基因。
8.杨科璋
“消防英雄”杨科璋,一次次循着人们的呼救,呼啸出警;一次次迎着撤离的人群,逆火前行。他橙色的身影,穿梭在白天与黑夜,冲锋在大街与小巷。每一次冲进火海,直面生死考验;毎一次抢险救援,彰显责任担当。他用行动诠释了为民,用生命完成了接力,永远给人们温暖与力量。
9.李万君
“大国工匠”李万君,匠心筑梦。为了实现"技术突围",他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是新时代的革命者、新征程的劳动者。
10.赛罕坝林场建设者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11.张冬伟
张冬伟超薄钢板焊接绣花,具有高超技艺,具备精湛的技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待工作凝神聚力,对每一个焊接精雕细刻,对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近乎完美。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追求的是民族认可的责任感。
12.黄旭华
一生都为国家核潜艇呕心沥血,与惊涛骇浪相伴,抛家舍业,隐姓埋名,30年没回过老家;他默默地一生,就像深海中核潜艇-无声,但有无穷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从1958开始,黄旭华至今仍战斗在核潜艇研制领域,孜孜不倦、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3.张冬伟
张冬伟超薄钢板焊接绣花,具有高超技艺,具备精湛的技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待工作凝神聚力,对每一个焊接精雕细刻,对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近乎完美。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追求的是民族认可的责任感。
14.支月英
最美教师支月英,19岁远离家乡,不顾家人反对,到条件艰苦的山区支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用自身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15.杨善洲
杨善洲退休前是“粮书记”,退休后,他深入大亮山植树造林创办林场,艰苦创业22年,最后无偿捐献给国家。他用一生兑现了自己“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党员的承诺。杨善洲在任时兢兢业业,勤政为民,退休后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他大道直行,留下一片绿洲,初心不改,铸就一座丰碑,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职责。
1、适用主题:敬业精神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
摘自:坐热“冷板凳”“两弹元勋”邓稼先坚守戈壁数十载,无惧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原子弹的奥秘。“梨首席”张绍铃走遍20多个主产梨省份的120多个县市,为各地梨产业把脉问诊,一心只为“梨业强、梨农富、梨乡美”。
摘自:稳扎稳打 善作善成
2、适用主题:生态保护
青年师生
在吉林省梨树县的“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坚持“泡”在玉米田里,试验和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引江济淮沿线湖泊,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的师生监测水环境、参与水生态修复工作;在沿黄城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志愿者们利用假期科普环保理念,守护“生态黄河”……扎根乡野,走向社会,以自然万物为课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投身实践一线,用知识和热情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摘自:为生态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杨戌雷
80后的杨戌雷从技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泵站的工人。2011年,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建成调试,杨戌雷被任命为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担负起整个污泥处理系统的调试和接管工作。在之后的10多年里,杨戌雷和团队成员对设备、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实现了污泥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污泥处理更加绿色低碳环保的背后,是杨戌雷和团队成员对创新创造的不懈追求。如今,杨戌雷已成长为一名环保领域的大国工匠,对自己的职业也更加热爱:“我亲眼见证了上海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我要继续扎根一线,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努力做出更大成绩,守护城市碧水清波。”
摘自:用匠心书写青春年华
4.北京交通大学SQA3+1国际本科项目2024级春季补录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