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共同体是由科学观念相同的科学家所组成的集合体--科学活动的主体。科学共同体的功能表现在能形成持续的科学研究能力,对科学成果进行同行评议,为科学家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的机会等。
1942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拉尼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运用“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来说明科学认识发展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认为“科学共伺体”在实际上和逻辑上都很接近“范式”。指出一个范式只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由于这些成员使用共同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由一些学有专长的科学家所组成。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一是科学交流。科学交流有正式的交流和非正式的交流:前者包括小组讨论,定期报告,学术会议,短期的学术访问和人员交流,较长时间的协作,借助科学期刊、出版物、图书馆、电子网络交流科学信息;后者往往采取“无形学院”的形式。无形学院在地理上比较分散,但是参与交流的成员认识上影响较大。它代表复杂的、易变的研究和交流的前沿,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式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频繁交流的非组织的小型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二是出版刊物,包括出版各种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定期的和非定期的简报、通讯、学报、会刊、杂志、论文集、专著、科学普及读物等。这些出版物除了传统的纸质文本外,现在电子文本也在各个专业网站上流行起来。科学共同体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把具有独创性的科学论著及时发表出去,要把谬误百出的、荒诞不经的、平庸无味的东西尽可能排除在外。
要完全做到这一点的确有难度,不过通过加强各种制度建设,组织好专家评审,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总是可以减少弊端的出现。否则,学术泡沫便会漫天飘舞,学术垃圾就要遍地堆积,就更不必说剽窃抄袭将有机可乘、巧取豪夺也可能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