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桥》。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片的首创意义在于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塑造了新中国主人公的崭新形象。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这种朴素的具有纪录风格的创作方法,开启了新中国电影质朴自然、接近生活的创作新风。对于新中国初期的电影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东北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公司,是在接收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期间在长春成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的基础上改建起来的。首任厂长舒群。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袁牧之任厂长。 “东影”除影片生产外,在培养人才和干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办过三期电影培训班。并对电影厂的分工、机构、部门进行调整、增补,制定了科学的管理。为今后在全国范围领导管理电影生产取得了经验。在制片生产上,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把电影看成是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工具,并确立了以生产新闻纪录电影为主的制片方针,以配合当时决定中国命运的国共内战。